[
回首頁
] [
搜尋
] [
主題列表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女性角色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檔名:
1750247726063.png
-(246 KB, 600x900)
水稻
無名
25/06/18(三)19:55:26
ID:GQekdmJs
No.2805767
del
水要多,但又不能太多,這麼嬌貴的作物為什麼沒有被玉米、小麥等耐旱作物擠出主食的地位?
有什麼非它不可的優勢嗎?還是單純是亞洲人對它情有獨鍾而已?
Replies(1):
>>2806004
無名
25/06/18(三)20:10:19
ID:8APEacao
No.2805778
del
因為氣候,水稻好濕熱而玉米跟麥則好乾旱,不同氣候適合不同的作物
而水稻雖主要產於亞州地區,但因為亞州人口還是世界最多的地區,所以水稻的產量也是世界最大
無名
25/06/18(三)20:20:52
ID:LiyfCbZs
No.2805783
del
是說北美有一種叫野米的東西
Replies(3):
>>2805902
>>2805918
>>2805943
無名
25/06/18(三)23:32:45
ID:VMB5yh3I
No.2805902
del
>>2805783
那東西其實就是健康的茭白筍
Replies(2):
>>2805943
>>2805946
無名
25/06/18(三)23:39:14
ID:Uo6u08O.
No.2805905
d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U9_rKfPG8&pp=ygUN6ICB6IKJIOawtOeou9IHCQneCQGHKiGM7w%3D%3D
[
展開
]
自己看
Replies(1):
>>2805942
無名
25/06/19(四)00:01:34
ID:0Pm1GDfI
No.2805918
del
>>2805783
歐洲人到達北美之前,北美人其實有開墾大面積的灌溉農田
種了幾百年的地就是種這東西
現在這些田都變成了林地,要用器材才可以檢測出往昔田間的水道
無名
25/06/19(四)01:34:32
ID:VPLdbIlo
No.2805942
del
>>2805905
將半天都沒講到點啊媽的浪費我時間
無名
25/06/19(四)01:37:48
ID:mhtt9drY
No.2805943
del
>>2805783
>>2805902
加拿大禁止種茭白筍
Replies(1):
>>2805946
無名
25/06/19(四)02:02:56
ID:Um/lTzqo
No.2805946
del
>>2805902
>>2805943
給不知道的人補充一下,筊白筍原本其實是傳統上叫菰的一種穀物,我們吃的部份其實是被真菌感染後蓬大的莖,美洲禁止進口就是怕那真菌蔓延過去後影響正常穀物的生產
Replies(1):
>>2805975
無名
25/06/19(四)02:04:50
ID:iAnJhiBU(1/4)
No.2805949
del
一份研究地球暖化到下個世紀初
主要糧食會減少
大豆35・6%
木薯29・8%
小麥28・2%
玉米27・8%
高梁21・7%
稻米6%
結論跟原po說的相反
稻米反而最強
可能是稻米本來就出自溫暖的地方更容易培養耐熱品種吧
無名
25/06/19(四)06:49:21
ID:Z9LTFGtk
No.2805974
del
看天穗動畫就在想這問題了
種個米這麼麻煩,當初到底是把這些複雜流程整理出來的?!
又為何能被推廣??
Replies(3):
>>2805992
>>2806005
>>2806059
無名
25/06/19(四)07:05:04
ID:jh2M6lpo
No.2805975
del
>>2805946
所以吃筊白筍和吃香菇其實差不多?
Replies(1):
>>2805978
無名
25/06/19(四)07:12:19
ID:3p79U3Zo
No.2805978
del
>>2805975
更正確的說,是連種香菇的木屑一起吃
無名
25/06/19(四)07:54:18
ID:gPRzRUuI
No.2805992
del
>>2805974
幾千年的經驗傳承
無名
25/06/19(四)08:43:56
ID:xI2YiZmc(1/2)
No.2806004
del
>>2805767
因為能種稻的地方不適合種玉米小麥
氣候太濕了
加上米產量大又好吃
無名
25/06/19(四)08:50:46
ID:iAnJhiBU(2/4)
No.2806005
del
>>2805974
有島民說過他玩這個遊戲去查台灣種米
才知道麻煩的是遊戲跟日本一樣只能一年一獲的環境
換成台灣二三獲簡直像在開掛
Replies(1):
>>2806015
無名
25/06/19(四)09:09:48
ID:EAdfupSQ
No.2806015
del
>>2806005
我住精障集中地啦
這邊種稻都是春天播種夏天收割一年一穫
想問一下一年兩三穫的週期大概是怎樣呢?
是否哪個區域以南才可能兩三穫 還是台灣全區其實都可以?
Replies(4):
>>2806021
>>2806029
>>2806032
>>2806175
無名
25/06/19(四)09:23:11
ID:OuOqSE26
No.2806021
del
>>2806015
台灣中部基本都是一年兩穫
一穫跟三穫都很少見
Replies(1):
>>2806027
無名
25/06/19(四)09:38:08
ID:iAnJhiBU(3/4)
No.2806027
del
>>2806021
一年三獲太耗土地養分連南部也不會做
無名
25/06/19(四)09:40:46
ID:iAnJhiBU(4/4)
No.2806029
del
>>2806015
看地方吧
中部大概三月左右播種這陣子開始收購
收完又種下一輪大概11月底收成然後田就放著不管或是種大波斯菊油菜花當肥料
聽說屏東端午節就在割了
無名
25/06/19(四)09:44:03
ID:MS/Qek5s
No.2806032
del
>>2806015
我想你應該聽過這句話: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這是中國華北地區的農業型態
他們是秋天收割的
>春天播種夏天收割一年一穫
你老家夏天就收割
剩下的半年真的什麼都不種嗎?
Replies(2):
>>2806162
>>2806681
無名
25/06/19(四)10:27:42
ID:4Qf97I/g
No.2806059
del
>>2805974
種田的流程是一直在改進的
就連動畫裡都有強調經驗傳承這件事啊
無名
25/06/19(四)10:27:51
ID:uawn7bgo
No.2806060
del
稻子不一定需要水田啦
我老家附近有原住民部落
他們會種一種穀子是紅色的奇怪糯米
幾乎不用灌溉,因此甚至會種在山坡地
Replies(2):
>>2806163
>>2806890
無名
25/06/19(四)13:55:25
ID:Ouvnv8yI(1/2)
No.2806162
del
>>2806032
通常每年一穫以上的,都是要搭配其他雜糧或經濟作物
不是每次都收穫主力糧食作物
考量維持地力、氣候條件等等
無名
25/06/19(四)13:56:43
ID:Ouvnv8yI(2/2)
No.2806163
del
>>2806060
那些基本就是雜糧類了
無名
25/06/19(四)14:18:16
ID:xI2YiZmc(2/2)
No.2806175
del
>>2806015
>想問一下一年兩三穫的週期大概是怎樣呢?
只要灌溉用水足夠
台灣全島的平地農田都屬於三穫區
但是三穫的意思不是一年可以收成三次稻米
而是兩期稻米加冬季期間的一次短期蔬菜
不過台灣的水田應該大多都把第三穫種蔬菜的時間拿去種油菜花了
油菜花長完就絞碎混入土裡來肥田
真的要一年三穫對於土地肥力的壓榨是非常狠的
無名
25/06/20(五)13:09:09
ID:8iBwuepg
No.2806681
del
>>2806032
我EAdfupSQ啦
現在只有一小部份種青菜自用
最大塊的田地已經休耕很久了
過去有種過幾次西瓜哈密瓜香瓜之類的
但大部份時間還真的是夏天收割完就停了
秋天冬烤番薯 還會直接挖死掉的稻那整塊土當焢窯的基底
水稻雖然死根還在 土整塊不會散掉 很好用
雖說務農 主要還是種來自己吃
並非經濟主要來源
這可能是當年一年一穫的原因吧
無名
25/06/20(五)20:10:34
ID:1JhQplhU
No.2806890
del
>>2806060
紅藜?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
Quick Reply
[X]
[
無貼圖
] [
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