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奇幻/科幻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
1573278485393.jpg
-(10 KB, 191x265)
從歷史版轉的
無名
19/11/09(六)13:48:05 ID:ZsP8paiM
No.203400
del
德國貴族的姓氏中間是加「馮」的中間名的,那貴族子弟呢?
zhi##hu.com/ques##tion/350399058/answer/855669276
我發現這個問題下還是有很多常見錯覺的,馮這個詞出現在名字裡最初就是表示來自哪裡。和法語的“德”是一樣的。法國很多貴族沒有自己的爵位,就用“德”加上自己的領地,一般還要加上“先生”這個尊稱,以此彰顯自己的身份。所以產生了“德”是貴族標誌的錯覺,甚至法國大革命期間在宣佈廢除法國的一切封建特權的時候,連帶把“德”也給廢了。寫《危險的關係》的那個德拉克洛原本是貴族應該寫作“德-拉克洛”,革命禁止“德”之後他就成了“德拉克洛”。
但貴族普遍有“德”和“馮”以至於連革命者都覺得這玩意是貴族標誌,並不等於它就真的是貴族標誌。比如說中世紀的那個著名學者“西格爾-德-布拉邦”他就跟貴族沒一點關係,他這個名字純粹是為了好區分,來自布拉邦特的西格爾而已。再比如推俾斯麥上位的那個陸軍大臣羅恩,他雖然是馮-羅恩,他也喜歡別人誤以為他是貴族,但其實他並不是貴族,他的祖先很可能是猶太人,因為他家的族譜上有人用了典型的猶太名字。為這個到納粹時期他的後代還得去改家譜。
對這種普遍錯覺德意志貴族抗議的並不多,因為德意志貴族一直掌握著權利,他們和平民之間是涇渭分明的兩個群體。但法國貴族抗議的就特別多,因為法國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君主專制制度,君主掌握了國家社會的大部分權利。越來越多的平民通過各種方法成為貴族,甚至改姓冒名頂替那些名門。這就讓傳統貴族非常不滿。
路易十四時代的宮廷貴族兼日記作家聖西門公爵,不是那個社會主義者聖西門伯爵,就一再強調“德”不是貴族的標誌。很多冒名頂替的,偽造貴族身份的,自己給自己姓名之間扣出一個“德”來的,都不是貴族。這種扣出一個“德”來的標誌性人物就是寫《最後一課》的那個阿爾方斯-都德的兒子呂西安-都德。他就特別想把都德這個姓“Daudet”給拆了,把D獨立出來變成de的縮寫,這樣他就從Daudet變成de Audet也就是德-歐德了。
雨果在這個問題上緊跟聖西門公爵強調有“德”不一定是貴族,沒有“德”也一樣是貴族。不過雨果在這個問題上有點私心,因為他想順手證明自己也是貴族,雖然他沒有“德”,但眾所周知雨果先生的祖先代代都是淳樸的第三等級。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上說德和馮雖然和貴族緊密相關但在很多時候它們真的不是貴族的標誌。很多貴族名字裡有它們但不等於名字裡有它們的就是貴族。
不過好在普遍偏見和無知總是笑到最後的。所以到十九世紀,當那些淳樸的崇拜貴族的市民階級終於挺起腰杆的時候,他們就把自己的普遍錯覺變成了基本常識。德和馮終於和貴族綁在一起了。
一個最直接的體現是當這些平民平民受封貴族的時候,他們都會在自己的姓名之間加上馮,比如奧地利兩個著名的鐵路工程馬蒂亞斯-舍內雷爾和卡爾-格加,在受封貴族之後就變成了馬蒂亞斯-馮-舍內雷爾和卡爾-馮-格加。再比如搞金融的羅斯柴爾德在受封為男爵之後就成了馮-羅斯柴爾德。類似的情況在法國也存在,亨利五世有一次問追隨他的保王党文人,“我已經封你為貴族了你還想向我請求什麼呢?”對方回答“陛下已經冊封我為貴族,那能不能也賜我一個德呢?”
在賜予貴族身份和恩准他們在姓名之間用馮這件事上,其實也會引申出一些麻煩,在德意志尤其多,那就是這些受封貴族的人當中其實很多人是猶太人。他們的姓氏本來就是從自己的保護人那來的。比如維特根斯坦家族就是猶太人,他們跟那個在萊比錫民族大會戰裡出現過的維特根斯坦親王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他們的姓氏很可能是從某一個庇護他們的維特根斯坦親王那來的,當然後來他們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猶太人曾經自稱是維特根斯坦親王的私生子。但無論是以庇護人的姓為姓的猶太人,還是某位親王的私生子用了匿名老爹的姓為姓,這個家族顯然都沒法光明正大的和維也納的維特根斯坦親王家族拉上關係。如果鋼鐵大王卡爾-維特根斯坦先生真的受封爵位,成為他口中的“環城大道伯爵”,姓也跟著變成馮-維特根斯坦,那當他們夫妻倆和孩子們出現在馮-維特根斯坦親王面前的時候就會讓負責通報的人非常尷尬。而且即便卡爾-維特根斯坦沒有受封爵位,他的姓還是被我國自媒體作家和維特根斯坦親王家混為一談,所以自從某女士出名以來我已經在好幾篇文章裡看到有人說維特根斯坦家族是歐洲的名門貴族了。
無名
19/11/09(六)13:48:35 ID:ZsP8paiM
No.203401
del
放開我們那些自媒體作家不談,我們可以確定的就是到十九世紀“馮”確實已經成了貴族的象徵,為了表示身份提升,人們也要給自己的姓名之間加上它。那麼反過來說,那些沒有爵位的次子呢?
說到貴族,我國人和我國自媒體作家往往認為歐洲普遍實行嚴格的長子繼承法。但事實上長子繼承法在歐洲大陸上遠沒有英國那麼嚴格。尤其是德意志貴族就很少遵守長子繼承法,經常在自己死後在自己的兒子們中間平分財產。這種繼承制度導致德意志的大部分領地都遭到一再的分割。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舊帝國的政治版圖上越向西南,越是在萊茵河兩岸的所謂“老德意志”地區,領地分佈越細碎。越向東,也就是越向那些隨著德意志人向東殖民而在斯拉夫人的土地上奪取的領地上,大地產就越多。因為那裡併入德意志的時間晚,而且很多土地原本都是屬於教會的。到16世紀宗教改革以後才剛剛成為世俗財產,沒有經過幾次遺產分割。
這種平分財產的制度讓德意志的貴族領地越變越小,經常陷於無力狀態。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才開始實行“限制繼承制度”,也就是說一家的大部分領地被通過法律文書的形式規定為不可分割繼承的財產。爵位、領地都必須由長子繼承,其他兒子只能得到財產的一部分收益或者管理權而不能享有財產權甚至主權。與之相配套的還有家族內部的優先繼承權,這一點保證了各個枝系之間即使出現了絕嗣,同宗也可以優先繼承的權利。限制繼承和同宗優先繼承,還有宗教改革奪取教會財產才讓德意志出現一些大領地。
這種繼承制度的結果就是雖然小兒子沒有頭銜但他是有繼承領地的機會的,也有權利從家族產業裡分一杯羹。你當然不能把他趕出貴族行列,雖然他沒有爵位,但他也是貴族。所以德意志和法國一樣,只要父親是貴族,那麼諸子都是貴族,即使沒有任何爵位,也可以自稱某某騎士或者某某先生。
俾斯麥其實就是小兒子,但是他的父親繼承了家族裡親戚的另一片更大的地產,所以他爸爸死後他哥哥繼承了那父親繼承來的那片財產。俾斯麥自己則繼承了他父親祖傳的“申豪森”莊園,所以他也被叫做馮-俾斯麥-申豪森男爵。
俾斯麥自己在威廉一世的建議下買了一片更大的領地之後受封伯爵,這片領地也以法律文書的形式成為限制繼承的領地。這項法令文書得到國王的批准之後,俾斯麥就不能再像他爸爸那樣用自己的財產隨便照顧小兒子了。因為他的領地已經是不可分割不可轉讓不可抵押的限制繼承的財產了。
德意志和法國的這種特殊的制度,讓導致了很多題主所謂沒有爵位沒有頭銜僅僅擁有貴族身份的白身的存在。這種人很多甚至很窮,在貴族身份能夠在軍隊優先晉升的時代,他們紛紛選擇作軍官。當軍隊裡也取消貴族特權以後,這些窮貴族就只能靠勤勞肯幹了,比如說1914年引爆世界大戰的總參謀長康拉德將軍就是一個典型的窮貴族出身的軍官。
——————————————————
zhi%%hu.com/ques%%tion/350399058/answer/877963558
von和zu都屬於nobiliary particle,總的說來就是表明貴族身份的一個所謂的標誌。但是在歷史中,von的本質是表明主體的來源,往往後面接的是地名,與其說von是姓的一部分,倒不如說von和它後面的地名是一組形容詞,描述了主體的來源。
在中世紀,除了貴族,von也可以用於平民身上以表明其來源地,這種情況現在依舊可見於瑞士地區、荷蘭(van)和部分德意志西北部地區。
在德意志,將1400年以前冊封的貴族稱為Uradel,在這一人群中,因為其出現時間較早于von作為貴族標誌定型的時間,所以部分Uradel是不加von的。
當然還有部分貴族不加von,但是加了另一個標誌zu。
正是針對上述情況,為了更好地分辨貴族與平民,Almanach de Gotha與普魯士軍隊的做法是,將v.作為貴族的von的省略形式,平民的von則取消後面的空格併入其後接的名字。
德意志貴族的直系男性後裔和親代女兒往往都可以繼承父親的爵位,所以也都可以使用von。
1919年之後,魏瑪共和國廢除了貴族的法律地位和特權,但是貴族們可以將稱號和von+地名 etc.合法地變成姓名長期使用,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說von變成了姓名的一部分,但即使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von作為姓名的一部分往往也會被省略掉。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