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580241119518.png-(128 KB, 360x263)
128 KB
John Spong:論馬太福音當中的摩西形象無名20/01/29(三)03:51:59 ID:aKtbwysINo.205390d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kD3btnBok&list=FL3RezzS-A7eu0NV9aDxzpdA&index=26&t=2513s

翻譯:萬年看客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知道答案的請舉手:東方三博士前來覲見耶穌時的坐騎是什麼?有人說是駱駝嗎?回家看看新約馬太福音第二章,要是能找出一頭駱駝我賠給你一百萬美元。駱駝是怎麼冒出來的呢?駱駝來自以賽亞書60:6,也就是三博士故事的原型:“成群的駱駝,並米甸和以法的獨峰駝,必遮滿你。示巴的眾人都必來到。要奉上黃金乳香,又要傳說耶和華的讚美。”每次我講到這段經文都有人插嘴:“沒藥跑哪去了?”經文中提到的訪客來自示巴。猶太人一聽到示巴這個地名就會想起另一個故事,另一位來自示巴的王族也曾拜訪過另一位猶太人的王。然後他們就會找出示巴女王拜訪所羅門的故事,沒藥則是女王帶來的禮品。以上情節全都不是歷史,而是猶太人的故事再創作。

我再問一個問題:東方三博士是幾個人?我們都習慣了將他們統稱三博士,但是在馬太福音第二章裡根本沒有提到博士的人數,只提到了他們帶來的禮物:黃金、乳香與沒藥。既然禮物分為三大類,那麼送禮的人也肯定有三個。其實還有第四位博士,但是他帶來的禮物是水果蛋糕,於是我們就把他給遺忘了(笑聲)。

今天我想要做的是追蹤馬太福音當中的摩西形象,從而說服大家相信馬太這位猶太作者借用了摩西的事蹟來講述拿撒勒的耶穌的生平。他寫得不是史書,他的文字不是目擊記錄,而是基於個人發揮的繪像。摩西的重要性開始於耶穌降生的故事。這個故事也再次表明了字面主義無法理解這段故事的敘事。昨天我們提到,在聖誕演劇當中我們總會以路加的敘事線開場,然後在演劇結尾引入馬太的博士們,並且將三博士帶到馬槽旁邊——儘管馬太福音裡面根本沒提到馬槽——然後他們就退場了。但是東方博士故事的聖經淵源其實要比一般人的認識深得多,並且與摩西大有干係。所以請允許我講解一下博士們在聖誕演劇當中退場之後的情節。

起初,博士們似乎在一顆具有GPS導航功能的星星的引導下去尋找新生的猶太人之王,但是星星的導航功能出了故障,於是他們就跑到了耶路撒冷的希律王王宮裡,問道:“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希律王的思想比較老派,他認為假如自己的王國裡出生了一位猶太人之王,那肯定是他的兒子,可是當時他並沒生孩子,因此有點犯糊塗。他讓手下人去查閱猶太教經文,發現了先知彌迦的預言:“伯利恒啊,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這條預言校正了博士們GPS導航系統,然後他們又跋涉了六英里,從耶路撒冷來到了伯利恒。當時伯利恒只是一個三百來人的小鎮。博士動身之前,希律王叮囑他們:“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想想吧,他的王位面臨著威脅,可他卻要委託一幫不知根底的外國人擔任調查員去查明情況。這可不是正常國家元首的做法。但是馬太本來也不追求合理性,他這是在為摩西的故事佈置場景。

於是博士們在鄉間土路上跋涉了六英里,跟著星星來到了這個三百人的小鎮,然後星光就不偏不倚地照在了一棟房屋的屋頂上——這打光技術都快趕上甘迺迪機場了。然後博士們翻身下駱駝,進到屋裡,獻上黃金乳香沒藥,然後因為夜色已深就睡下了。他們在夢裡受到異象警告,因此沒有回到希律王那裡,而是繞路返回了家鄉。幾天之後希律王才意識到自己讓博士們給涮了,惱羞成怒之下“差人將伯利恒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其用意自然是幹掉這個新生之王。顯然希律王並不知道耶穌的具體出生地點。但是假如一個三百人的小鎮裡發生了星光直照屋頂的奇跡,那麼在鎮子裡隨便找人一打聽就能知道該去哪一家下手——你要是不懂這條道理,那你顯然沒有在小鎮生活過(笑聲)。這批遇害孩童還有個學名叫做神聖的無辜者。
無名20/01/29(三)03:52:50 ID:aKtbwysINo.205391del
這場屠殺當真發生過嗎?每一位猶太讀者一看便知這是摩西的故事。摩西出生的時候,邪惡的法老同樣殺死了全國的猶太嬰兒來消滅未來的猶太人解救者。馬太化用了摩西的故事來介紹耶穌,因為這是他的文化根源。不過如果你是個對於猶太教經文與傳統一無所知的外邦人,很可能會從字面上理解這個故事,這樣一來就全錯了。總之,摩西就這樣進入了馬太的耶穌敘事。接下來到了馬太福音第三章,講的是耶穌在約旦河裡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如果你是猶太人,那你肯定很熟悉一項猶太傳統:歷史上的猶太領袖經常具備號令水體的權柄。最著名的事例自然是摩西分開紅海。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就算沒看過出埃及記的原文,也至少看過塞西爾.戴米爾導演的《十誡》。這部電影每重映一次都會讓聖經學術研究的進程倒退五十年,更不用說男主角查理斯.赫斯頓還幹過美國步槍協會的主席(笑聲)。

根據猶太教傳統,猶太領袖彰顯上帝與自己同在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具備號令水體的權柄。摩西分開了紅海,為以色列子民開闢了逃命的生路。但是這個故事不僅講述過一次。在舊約約書亞記當中,猶太人準備攻打進入迦南地的門戶重鎮耶利哥。在約書亞的軍隊與迦南地之間橫亙著一條約旦河,於是約書亞號令軍隊在約旦河水裡站住。你們猜怎麼著?紅海分開的續集上映了。“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停住,立起成壘,以色列眾人都從幹地上過去。”你們覺得究竟是此等神跡當真發生過兩次呢,還是說猶太人很清楚套用摩西的範本來講述約書亞的故事能表明上帝同樣與約書亞同在呢?

接下來在列王紀裡出現了新的以色列英雄,名叫以利亞。在他大限將至之際,以利亞帶著他選定的繼承人以利沙前往荒野與上帝相會。兩人來到約旦河邊,“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卷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幹地而過。”這是紅海分開第三部。接下來“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就乘旋風升天去了”。以利沙留在了人間,手裡只有一件以利亞的遺物,就是他的外衣。他拿著導師的外衣往回折返,要成為下一任的以色列先知。在回程路上約旦河再次擋住了他的去路,於是“他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打水之後水也左右分開,以利沙就過來了。”這是紅海分開第四部——《第一滴血》系列拍續集也沒這麼個拍法的(笑聲)。這其實是猶太人的敘事傳統:與摩西同在的神也與約書亞同在,與以利亞同在,與以利沙同在。猶太讀者一看便知,不懂歷史的外邦人則難免產生誤解。

所以說馬太怎麼處理聖經當中第一個關於成年耶穌的故事呢?他讓耶穌也來到了約旦河畔。他想將耶穌塑造成為比起所有古代猶太英雄更偉大的存在,上帝與他同在的程度甚至要超過摩西。鑒於摩西的英雄事蹟過於偉大,猶太讀者肯定很難想像超越摩西的神跡會是什麼樣子。於是耶穌沒有分開約旦河水——那也太小兒科了,這一招已經不新鮮了。耶穌一出手,“天忽然為他開了”。天上有什麼呢?猶太讀者肯定知道,上帝創世第二天“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耶穌分得不是地上的水,而是天上的水。摩西至多能分一下紅海而已,當場就被比了下去。馬太這是在利用誇張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耶穌分開天上的水之後,“神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流水在希伯來傳統當中歷來都是上帝的靈的代稱。與此同時“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上帝其實挺沒創意的,祂這裡化用了以賽亞書43:1,“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馬太這是在繪製畫面,這一幕並不是對於歷史事件的目擊描述。這是全新且更偉大的上帝體驗。猶太作者馬太試圖向猶太讀者描繪一位猶太耶穌,從而將耶穌塑造成為希伯來民族的新一代領袖。。

耶穌的降生暗合了摩西的身世,耶穌受洗暗合了摩西分開紅海。那麼摩西分開紅海之後還有什麼事蹟呢?他帶領以色列人在荒野裡遊蕩了四十年,期間一直在探求身為上帝選民或者說約民的意義。曾任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曾經半開玩笑地抱怨道:“摩西在荒野遊蕩了四十年,最後挑選了中東唯一一塊不產石油的地皮落腳。”(笑聲)女權主義者們對此也有說法:“摩西遊蕩四十年也是難免的,因為男人開車從來不問路。”(笑聲)那麼馬太安排耶穌幹什麼了呢?他讓耶穌在荒野裡遊蕩了四十天。由此可見上帝與耶穌同在的程度遠勝於摩西,因為摩西花了四十年才完成的任務耶穌只用四十天就完成了。馬太這是在繪製圖像,是在詮釋體驗。眼看著摩西的陰影如何逐漸清晰起來著實很迷人。
無名20/01/29(三)03:53:45 ID:aKtbwysINo.205392del
再說一點。耶穌在荒野經受的三項試探分別是什麼內容?馬太沒寫之前誰也不知道。馬可福音只是提到了耶穌在荒野遊蕩四十天並且受到魔鬼試探這個情節,卻沒有指明試探的內容。馬太則在西元九十年左右補充了這方面的內容。根據馬太的說法,三大試探內容如下。首先魔鬼讓耶穌將石頭變成麵包,從而解除天下人的饑餓。根據馬太的敘事,耶穌通過引用希伯來經文抵擋了這次試探:“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魔鬼的第二次試探是讓耶穌去試探上帝。魔鬼將耶穌帶到聖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顯然不管是誰都能引用經文,魔鬼也不例外——“‘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耶穌又用一段經文抵擋住了這一輪試探:“不可試探主你的神。”第三輪試探,魔鬼突然將耶穌傳送到了全世界最高的山頂——看到這裡你肯定得知道這段描寫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了——將世上的萬國榮華都指給他看,並且試探道:“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則第三次引用妥拉經文,“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侍奉他。”這就是馬太引入聖經傳統的三次試探。

這段內容是從哪裡來的呢?莫非是馬太自己想像出來的嗎?你要是看看摩西在荒野遊蕩四十年的經歷,就會發現在此期間摩西經歷了三個重大時刻。首先,猶太人在荒野裡缺少食物,於是摩西向上帝祈禱,上帝降下了嗎哪來餵養饑餓的以色列子民。其次,摩西一行人來到了一個名叫米利巴的地方,荒野裡沒有水喝,於是百姓與摩西爭鬧,摩西只得用杖擊打磐石,水就流了出來。上帝沒有讓摩西失望,的確提供了水源,但是上帝並不太高興。摩西本不應當試探上帝,於是他遭到懲罰,生前無法涉足迦南地,只能登上尼波山的山頂遠眺一下,因為他違反了希伯來傳統的最根本原則:凡人不得號令上帝行事。再次,當摩西帶著十誡石板從西奈山上下來的時候——按照塞西爾.戴米爾在電影裡的設定,十誡是上帝親自用燃燒的手指劃出來的,當個字面主義者真是太省心了——山下的猶太民眾因為摩西久去不回而陷入了恐慌。他們想要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神,一個不會拋棄他們的神。於是他們鑄了一隻金牛犢,並且圍著牛犢高呼道“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此情此景氣得摩西大發烈怒,把兩塊石板扔在山下摔碎了,由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一口氣打破全部十誡 的人(笑聲),不得不再次上山另外領取一套十誡。猶太人崇拜了上帝以外的東西。所以摩西經歷了糧食短缺、試探上帝以及崇拜外物這三件事,與馬太福音裡的三次試探完全一致。“將石頭變成麵包吧耶穌,從聖殿頂上跳下去吧耶穌,跪拜我吧耶穌。”三次試探是摩西故事的再現,因為摩西是馬太敘事的基礎。馬太借助摩西的故事詮釋了耶穌的生平,他寫得不是傳記,每一位馬太福音的猶太讀者都很清楚馬太在幹什麼,因為他們很熟悉相關的背景知識。

摩西的生平當中還發生了什麼大事呢?他登上了西奈山,領受了妥拉經。馬太讓耶穌做了什麼呢?他也讓耶穌登上了高山,不是為了再去領受一套新的妥拉經——因為根本就不會有新的妥拉經——而是對原有的妥拉經做出了詮釋。這套詮釋將律法的關注點從行為轉向了動機。我們將這套詮釋稱作登山寶訓。登山寶訓的情節僅僅出現在馬太福音當中,其他三部福音書裡都沒有。路加福音倒是提到了登山寶訓當中的一部分內容,但是耶穌發佈這些內容的地點卻是在平原上。上次我去以色列旅遊的時候,導遊帶我去了耶穌宣講登山寶訓的那座山,還指明了耶穌當時的站位。他們甚至就連三博士呈上黃金乳香沒藥時的站位都搞清楚了。導遊本人對聖經的熟悉程度倒是未必有多高,但是對於旅遊業來說這種事肯定是越可靠越好。比方說加利利海附近其實並沒有一個名叫抹大拉的村子,但是很多遊客都覺得應該有這麼個村子,因為抹大拉的瑪利亞來自這裡。於是以色列就修了一座抹大拉村好讓遊客們在這裡花錢。旅遊行業對於耶穌故事的影響的確十分顯著。

總之,馬太讓耶穌登上了另一座山,對律法進行了重新詮釋。只要仔細看看你就會發現耶穌在山上的言論涉及了全部十誡。但是為了理解這一點,你必須首先理解猶太傳統文學。在逾越節之後,下一個重大猶太教節日名叫五旬節或者七七節。這個節日發生在逾越節之後五十天或者說七周零一天。那麼猶太人如何慶祝五旬節呢?他們的慶祝方式是全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誦經,一共分為八輪,每輪三個小時。猶太人專門為五旬節創作的許多歌曲。當然如果你要全天二十四小時頌唱不停,那麼你的歌曲數量也肯定不能少。誰知道這其中最長的一首歌有多長?那是詩歌一百一十九號,一共有一百七十六行。這首讚歌的主題是頌揚妥拉經的美好與神奇,其中幾乎每一句歌詞都涉及了上帝的律法、誡命與規則。這首歌一開篇是八句歌詞組成的引子,其中兩句的開頭是“有福了……”這首歌總共分成八章,二十四小時誦經當中的每一個三小時段落都能分到一章。
無名20/01/29(三)03:54:33 ID:aKtbwysINo.205393del
耶穌當真在高山上佈道過嗎?根本不可能。登山寶訓完全是根據一百一十九號頌歌改編的。這段佈道一開始耶穌同樣念誦了八句話組成的引言,每一句話都帶著“有福了”。我們將這八句話合稱做真福八端。登山寶訓的剩餘部分則是對於真福八端的評論,同樣分為八部分。不過各部分的排序與真福八端的排序正好相反,第一部分評論的是第八條真福,第二部分評論對應第七條真福,第三部分對應第六條,就這樣直到第八部分才對應了第一條。總之整套登山寶訓都是對於一百一十九號頌歌的化用,旨在讓耶穌的追隨者們體驗一下五旬節的感受,並且將五旬節納入基督教背景下——只不過當時他們肯定不會使用基督教這個詞——為的是奠定耶穌與五旬節之間的聯繫。

五旬節並不是馬太涉及的唯一猶太節日。他將全部主要節日都涉及了一遍,或許還捎帶上了幾個次要節日。所以耶穌要在逾越節之後被釘上十字架;所以登山寶訓要化用逾越節的頌歌內容;所以施洗約翰要在猶太曆新年前後登場;所以耶穌潔淨與治癒病人的故事發生在贖罪日的背景下;所以耶穌要在慶祝秋收的住棚節的第八天講述種子落在四種環境裡的寓言,麥子與稗子的寓言,以及芥菜種長成大樹的寓言;所以馬太筆下的耶穌要改變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並且與摩西和以利亞談笑風生,因為聖殿在公元70年已經被羅馬人毀壞了,如今耶穌就是新的聖殿。聖殿是人神交匯之所,既然聖殿已經被破壞了,馬太與耶穌追隨者們——他們全都是猶太人——都認為耶穌應當成為人性與神性的全新交接點。在耶穌的時代,摩西已經死了一千二百年,以利亞已經死了八百年。摩西象徵著律法,以利亞象徵著先知,兩人是猶太生活的兩大支柱。而耶穌則與律法和先知結合在了一起。因為馬太講述的是一個猶太故事,自然要依靠猶太符號來理解自己的耶穌體驗。

摩西的陰影滲透了整部馬太福音。在摩西降生之初與耶穌降生之初,都有一名邪惡的國王想要殺害上帝承諾給選民的拯救者,這位拯救者則奇跡般地死裡逃生。耶穌的受洗再現了摩西分開紅海,耶穌的荒野四十天重演了摩西的荒野四十年,摩西經受的試煉成為了耶穌遭受的試探,摩西在高山上領受了律法,耶穌在高山上領受了對於律法的詮釋。登山寶訓裡說的很明白:“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這是摩西十誡的第六誡——“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換句話說殺戮源於仇恨,仇恨與殺戮同罪。所以要想對付殺戮,首先就要對付導致殺戮的深層動機。這樣一來律法就得到了內化。耶穌與摩西也被擺在了一起進行對比。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姦淫開始於色欲、焦慮與不安全感潛入人心的那一刻,要想對付姦淫,首先也要對付導致姦淫的深層動機。待到登山寶訓結束時,耶穌評論了全部摩西十誡。因為馬太筆下的耶穌就是新一代的摩西,每一位登山寶訓的猶太讀者都能輕易看清這一點。

此外在今天早上的禱告當中,我們一開頭是這麼說的:“正如救主耶穌教導的那樣,我們大膽說……”接下來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主禱文。主禱文首次亮相正是在登山寶訓當中,這是西元九十年代的補充內容。我認識的聖經學者沒有一個人認為主禱文是耶穌的原話,否則的話這段內容怎麼會在九十年代之前一直遭到忽視呢?保羅的創作時間是公元51年到64年,他壓根沒提到過主禱文。馬可的創作時間是七十年代初,他壓根沒提到過主禱文。路加借用了主禱文內容但是進行了大幅刪節。這段禱文倘若真是耶穌的原話,誰敢隨便刪改?至於約翰更是完全無視的主禱文。這段禱文倘若真是耶穌的原話,福音書作者膽敢將其遺漏在外嗎?我們的理解都太字面了。如果我們既要遵循字面又要確保精確,我們就該這麼說:“正如基督教會教導的那樣,我們大膽說……”

主禱文的祈禱內容是希望天國早日降臨,這段禱文對於耶穌的看法直到耶穌去世後很久才發展起來,但是我們依然還在延續著此類對於聖經以及教會經文的無知理解。你要是打算矯正錯誤,必然會惹惱許多人。倘若上帝本尊出現在當年我做主教時管理的教堂並且宣佈,“我希望今後周日上午的禮拜活動從十一點提前到十點半”,台下會眾裡面肯定有人會站起來說:“主啊,我們這座教堂不是這麼辦事的。”(笑聲)人們會向自己熟悉的行為模式傾注大量感情,假如你想更改這些模式,在信眾們看來就等同於妄圖更改上帝本身。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不就是拜偶像麼,教會裡面盡是這一套。主禱文通過登山寶訓進入了基督教傳統,主禱文的中心思想的確與耶穌的教誨相一致,但是耶穌肯定從未爬上過高山來宣講真福八端與後續評論。猶太讀者對此肯定不會產生誤解。
無名20/01/29(三)03:55:24 ID:aKtbwysINo.205394del
但是到了公元150年前後,基督教運動當中幾乎已經一個猶太人都沒有了。此時的基督教運動已經成為了一場徹頭徹尾的外邦人運動。這些外邦人不是壞人,但是他們的確不理解奠定福音書內容的猶太傳統。他們不懂希伯來經文,不懂希伯來的傳統崇拜方式與故事,因此他們按照字面方式理解了這些故事,將福音書當成的傳記與目擊報告。別忘了,任何出現在事件發生兩三代人之後的文字都不可能是目擊者報告,更何況福音書使用的語言耶穌本人從來沒用過。而我們的教會時至今日依然在體制化地宣揚這種誤解。我不知道你們的教會怎麼辦事的,反正在我的教會裡,會眾們祈禱時總會雙手將福音書舉高,就好像福音書本身是值得崇拜的對象一樣。想要研究一本你理應崇拜的書可是很不容易的。讀完了福音書之後我們還要追加一句:“這就是我主的話語。”真的嗎?

……

我們不想將聖經裡的一切負面內容都歸咎到上帝頭上。聖經傳達的資訊遠比字面更加深刻。這條資訊告訴我們,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一切生命都是愛。這才是耶穌故事的本義。你所做的任何事,你成為的任何人,不不能讓你被上帝之愛排除在外。這就是相信聖靈的意義。神學標誌並不能從表面加以理解,而是指向真理的路標。基督教的故事遠比我們大多數人眼目所見的更加偉大。我們必須呼籲人們接受這條資訊的本質。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反猶主義就會消亡,針對穆斯林的謾駡就會消亡,將女性視作二等公民的偏見就會消亡,針對同性戀群體的歧視就會消亡。因為四部福音書的內容能用一句話最恰當地概括,也就是約翰福音10:10,“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馬太將一整套猶太符號精美地編織進了這個故事的背景當中,呼籲我們看穿文本表面,感受到這種體驗的真正力量。我認為這是一本偉大的福音書。當然,我充分承認全部四位福音書作者的功績,因為他們讓我得以辨識生命意義的不同側面。我希望我的發言能促使大家接下來多提幾個問題,謝謝。
無名20/01/29(三)08:22:35 ID:QrGMtX9sNo.205396del
聖經有太多事後修改的痕跡了,所以很難說到底哪些才是原本的記載
無名20/01/29(三)14:07:35 ID:jgpTsZ3wNo.205403del
查了一下演講者
不意外的是個自由主義神學家
高等批評在基督宗教內一項是有傳統的聖經研究手法
也才能夠從中重新延伸出「我真的聖經不是字句無誤,不過我還是信仰基督」的信仰態度

不過在鬼島的信仰團體中這些研究也落後許多
也因此信徒遇到這些問題就會像阿姆斯壯阿姨在神話簡史說的一樣淪為被動討價還價的角色。
無名20/01/29(三)15:02:33 ID:qjzF5XN2No.205405del
很正常的,畢竟只是一門神話傳說,用研究其他神話學的方式來研究基督教,當然也能找出一堆人為修改等痕跡

摩西是猶太教,猶太人的救世主;而耶穌不是,耶穌是基督教,當時非猶太的羅馬信徒的救世主
無名20/02/02(日)03:29:00 ID:1PG3e0HoNo.205505del
>>205396
整個King James版的聖經就是用唯心主義(我這樣翻譯一定是上帝的旨意!)亂翻的...
無名20/02/02(日)21:14:53 ID:B/cGUJpkNo.205516del
>>205405
摩西是先知,猶太人的救世主到現在還未出現
無名20/02/03(一)02:22:03 ID:bImHWO0ENo.205524del
>>205516
完全相反,和基督教不同,猶太教並沒有末日情結和救世主情結,彌賽亞可以有好幾個,只要對猶太人有大恩德的都算。最有名的就是解放猶太人的波斯國王居魯士二世。

Torah中直接稱呼居魯士為彌賽亞:

Isaiah 45:1, Cyrus is YHWH's anointed, his Messiah

結果舊約抄書的時候絕大部份的版本就把彌賽亞改成居魯士的名字:

This is what the Lord says to his anointed, to Cyrus,

區區波斯國王怎麼可能是彌賽亞呢?彌賽亞只能有一個~
無名20/02/03(一)08:06:04 ID:Fx7p1xYANo.205527del
>>205524
這是純粹的定義問題

猶太教的彌賽亞有3種
1.對猶太人有大功的人(不一定是猶太人)
2.相當於基督教的救世主
3.世界被拯救之後統治世界的人(而不是來拯救世界的人)

外界普遍解讀為2,猶太人自己解讀為123的都有
無名20/02/03(一)09:37:57 ID:13Ms4Pj2No.205528del
>>205527
>1.對猶太人有大功的人(不一定是猶太人)

對猶太人來說
像辛德勒這種國際義人算不算?
無名20/02/03(一)11:40:29 ID:lLmf2lW2No.205531del
>>205528
不算 不夠
本古里安的確被一部分人稱為彌賽亞
無名20/02/03(一)12:42:36 ID:skaD/5JANo.205534del
>>205396

參考死海古本。中東那帶在西元前三四千年就已經有系統性的歷史紀錄,一般認為大洪水神話後的歷史記載通常具有部分可信度,例如士師可以在對應的沖積層上發現類似紀載,而亞伯拉罕則可以對應在後青銅時期的思想爆發。

再來這版某幾個人喜歡貼李森科式的理論(例如猶太人在西元前不存在是中世紀才被"創造"出來)
無名20/02/03(一)13:19:51 ID:G7L76UHkNo.205536del
>>205534
修改不是編造

>《聖經》首五卷不是某個人的作品,而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集體創作的產物。最開始很可能是通過口述流傳,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間,才開始用莎草紙紀錄下來。“聖經”一詞源自Byblos,這是腓尼基一個製造和出口莎草紙的城市的名字,引申為一卷莎草紙。筆錄雖然不像口述那樣容易出現多種非常不同的版本,但是在印刷術還未發明的年代,靠傳抄的方式仍然會不時出現錯訛。而且,我們現在看到的希伯萊《聖經》,乃是由來源不同的文本綜合、編輯而成的。現代研究《聖經》的學者通過分析首五卷的語言風格以及和其他文獻相比較,認為它有四種文本來源,分別稱之為:J,E,D,P。

>按照被《聖經》學術界普遍接受的看法,J文本是最古老的,大約在公元前10到9世紀出現于猶太國。當時所羅門王剛死不久,以色列分裂成在北邊的以色列和南邊的猶太兩個國家。J文本的特徵是將上帝叫做耶和華(德語寫作Jahweh,因此被稱為J文本。最早提出這個看法的是德國學者)。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在北邊的以色列國出現了E文本,其特徵是把上帝叫做伊洛希姆(Elohim),中文譯做“神”。Elohim是一個複數名詞,所以更恰當的翻譯是“諸神”。這表明其起源其實是來自多神論的文獻,做為一神論者的《聖經》作者們雖然儘量剔除了其多神論的內容,但像Elohim這種當時已被普遍使用的名詞卻無法改動,因此殘留了多神論的痕跡(類似的痕跡還包括《創世記》所引用的上帝說的話,像“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在公元前8世紀末,以色列國滅亡。公元前7世紀中葉,猶太國的祭司們將E文本與J文本糅合在一起,使他們祖先的故事更完整,但也因此有了重複,同一個故事有時會在《聖經》中出現兩次。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申命記》(Deuteronomy)被加了進去,稱為D文本。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佔耶路撒冷,將幾萬名猶太人擄往巴比倫,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攻陷巴比倫,才把他們放回。這段歷史時期,在猶太歷史上稱為“巴比倫囚虜”。在此期間或其前後,猶太祭司們受巴比倫神話影響創作了P版本(P指祭司Priestly,其特徵也是將上帝稱為Elohim)。最後,大約在公元前450到400年間,有人把所有這些版本做了編輯、加工,合在一起形成了和我們今天看到的差不多的版本,有時也稱為R文本(R指redactor,即編輯)。

>希伯萊《聖經》的其他章節是何時被合在一起成為一本完整的書的,我們並不知道。希伯萊《聖經》的原始文本當然是希伯萊語,但是最早的版本並沒有保留下來。現存最古老的希伯萊《聖經》是950年抄寫的。1008年的另一種版本成為今天希伯萊《聖經》標準版本的基礎。這些版本彼此之間都有所差異。1947年在死海附近出土的“死海古經”中包括了一些希伯萊《聖經》的章節,大約抄寫於公元前250年和公元135年間,與現在通行的希伯萊《聖經》版本相比,雖然差別很小,但差異還是存在的。“死海古經”中還包括最早的《聖經》希臘文譯本的抄本,抄寫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希臘文《聖經》相傳是在公元前三世紀由72位猶太學者於亞歷山大用72天譯成的,被講希臘語的猶太人普遍使用,包括大多數早期基督徒。它根據的是一個已不存在的希伯萊版本,包括了一些希伯萊《聖經》標準版本所沒有內容。不同的希伯萊版本和譯本,內容、語句有很多不同,甚至重大的不同。例如,希臘文譯本《聖經•以賽亞書》預言道:“必有處女懷孕生子。”以希臘文譯本為依據的早期基督徒據此編造了處女瑪利亞生耶穌的神話。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因為在希伯萊語版本中,說的實際上是“必有年輕婦女懷孕生子”。早在公元三世紀,一個叫奧利金的基督教神學家已意識到了《聖經》不同版本的重大差異問題,收集了六個希伯萊語和希臘語版本,將它們排列對照。在公元400年左右,另一個神學家哲羅姆根據希伯萊語、希臘語和阿拉姆語(古代西南亞的通用語)版本將《聖經》重譯成拉丁語(在此之前已有被認為謬誤很多的拉丁語譯本)。在面對不同版本的差異時,他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取捨,這種取捨當然往往是主觀的。這個拉丁語版本後來在講拉丁語的基督徒中變得很流行,稱為“通俗拉丁文本聖經”。但在輾轉傳抄中又出現了許多錯訛,直到1450-1452年,才由古騰堡首次將之印刷發行。在16世紀中葉,這個文本被天主教會確定為法定本。
無名20/02/03(一)17:06:40 ID:8y4KTXUENo.205542del
彌賽亞在希伯來文的字面意思是受膏者,就是拿油住你頭上洗,大概是要整個古代油頭帥帥氣什麼的吧,聖經中一堆受膏者

總之彌賽亞在希伯來是尊貴的身份,但並不是指定的某個人
無名20/02/04(二)09:48:43 ID:gUVZINW2No.205543del
>>205542
油頭粉面(稱讚的意味)
無名20/02/04(二)10:29:04 ID:VKm/SMyINo.205545del
>>205542
聽說埃及人用此法防頭蝨
只不過是先剃光
再抹油然後戴假髮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