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627394492722.jpg-(62 KB, 600x450)
62 KB
生物圈二號無名21/07/27(二)22:01:32 ID:BK/VoFs2No.248789de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807859/answer/1990052264

生物圈二號未能達到設計目的之原因,是相關人員太年輕太單純,做的各種設計太過想當然,而且缺乏資金投入。

人工生物圈、人造生物圈,或曰人造封閉生態系統,可以幫我們加深對地球生物的瞭解,其研究成果能應用於航海(尤其是潛艇)、航太、環境保護、民防工程等領域,有必要發展,但並無特別迫切的需求。這方面最大的障礙是缺少資金。“生物圈二號”這樣的大規模專案,在自然科學上取得的成果還不如工程學上來得多:它揭露了我們過去對生物和身邊的建築材料的嚴重無知。

生物圈二號(Biosphere 2)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是艾德·巴斯等人在 1987~1989 年主持建造的人造封閉生態系統,占地 1.3 萬平方米,約有 8 層樓高,為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的玻璃建築物。生物圈二號的設計目的是探索基於各種生物群系的、具有不同區域結構的生命系統內的相互作用網路,證明人造封閉生態系統能在太空或其它天體上自我維持並支持人類居住。建築內有數個生物群落和生活區、農業區、工作空間。

由於當時人們對從蟑螂到混凝土的各種東西的認識都很天真,生物圈二號的設計步子邁得太大,在裡面設置了不完整的小塊熱帶雨林、小塊海水、小塊濕地等對維持封閉環境並無好處的東西。

生物圈二號規劃了兩次長期科研任務:讓八個人在只有陽光輸入的狀態下生活兩年。第一次任務從 1991 年 9 月 26 日至 1993 年 9 月 26 日,第二次任務從 1994 年 3 月 6 日開始,在 1994 年 9 月 6 日由於資金問題而提前結束。

在第一次任務中,八位組員靠農業系統生產了 83% 的飲食。在第一年試驗期間,由於缺乏經驗,八人十分有效地減了肥,在第二年食物生產量提高之後體重才回升。他們還遇到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問題:實驗期間,封閉空間裡的氧濃度徐徐下降,直到一些實驗者感到不適。外界管理團隊在 1993 年 1 月與 1993 年 8 月從外部朝生物圈二號泵入純氧來解決。

生物圈二號的農業區、熱帶草原區、雨林區在任務前設置了支持植物生長的微生物,事後調查發現這些微生物消耗了超出預期的氧氣,而建築物基部的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吸收了微生物排出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從而讓整個環境中的氧氣徐徐減少。

在將受傷的實驗者送出建築等操作中,新聞界有人懷疑他們從外界輸入了食物等物品,讓實驗的可信度下降。
無名21/07/27(二)22:03:03 ID:BK/VoFs2No.248790del
檔名:1627394583253.jpg-(414 KB, 1440x1080)
414 KB
實驗過程中,人們想當然地引入的大量的授粉昆蟲很快滅絕,一種熱帶螞蟻和蟑螂大量繁殖、成為優勢物種[1],並負起了一部分授粉的責任——對,下次有人和你吹噓說蜜蜂滅絕後人類OO個月云云的時候,你可以用這事實去啐 ta——後期因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熱帶雨林區的一些植物快速生長,枝幹的支撐力下降,造成安全隱患。總之就是十分混亂,顯示了地球生物的特性。

在第一次任務結束後,人們針對上述種種問題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善工程與研究,用塗料封閉了所有的混凝土表面來防止其吸收二氧化碳。

在第二次任務中,八位實驗者達成了食物生產自給自足的目標。但是,1994 年 4 月 5 日,兩名前專案成員從外部破壞生物圈二號,將一扇雙門氣閘和三個單門緊急出口打開了約十五分鐘、損傷了 5 塊玻璃。生物圈二號在一小時內重新密封,但已經有約 10% 的空氣與外界發生交換。那之後又發生了兩次組員變動,實驗的意義下降了很多。

1994 年 9 月 6 日,由於管理公司的財務困難,生物圈2號提前結束了封閉任務。那之後哥倫比亞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先後使用它進行了科研專案。

要看成功的項目的話,可以看蘇聯的 BIOS-3,美國的 CELSS,日本的 CEEF,我國的“綠航星際”與“月宮一號”。但我更建議讀者看看火星-500,思考一下你要應用人造封閉生態系統的領域是否真的需要在封閉狀態持續迴圈。

過去幾十年裡,許多先驅討論過在空間站、月球、火星上建立人造生物圈的可行性。現在有不少解決方案,其中一些方法在現有技術水準下是可以實現的,但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

在封閉生態系統中,至少要有一種自養生物來生產有機物,每一種生物新陳代謝產生的廢棄物必須能被至少一種生物所利用,上述過程可以有機器輔助,但現有的機器還不能完全包辦。如果該系統的目的是讓人在裡面維持至少一段時間的生存,人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日常排泄的糞便和尿液等必須被其他生物和機器轉化為氧氣、食物和水。在現有的實踐中,很難期待靠化能自養生物維持人的生活所需,絕大多數封閉生態系統實驗設施建立在光能自養生物的基礎上,小球藻之類單細胞光合生物是熱門選擇。

1.^更諷刺的是,這螞蟻不是人類放進去的,是自己從土裡鑽進去的
無名21/07/27(二)23:33:10 ID:5X/AwD5MNo.248805del
任何引用知乎的數據可信度為零…
無名21/07/27(二)23:43:50 ID:qvQeniXcNo.248808del
>>248805
只要記得人造生物圈都爆死就好了
無名21/07/27(二)23:43:51 ID:qvQeniXcNo.248809del
>>248805
只要記得人造生物圈都爆死就好了
無名21/07/28(三)03:28:04 ID:bVVoGhb6No.248821del
>>248790
>1994 年 4 月 5 日,兩名前專案成員從外部破壞生物圈二號,將一扇雙門氣閘和三個單門緊急出口打開了約十五分鐘、損傷了 5 塊玻璃。生物圈二號在一小時內重新密封,但已經有約 10% 的空氣與外界發生交換。那之後又發生了兩次組員變動,實驗的意義下降了很多。
WTF
這兩人有甚麼毛病
無名21/07/28(三)04:04:07 ID:WgwtMiqINo.248822del
>>248821
或許只是收了錢做事吧
不過要說若不是商業方面的理由(應該沒什麼這方面的動機吧)
也只是把有毛病的人轉移到別人...
像一些單純想看他們失敗/堅信某陰謀論或宗教理由的智障之類的人付錢要他們破壞
無名21/07/28(三)11:05:01 ID:LQ5A5a1UNo.248826del
>>248821
他們參與過第一次任務,認為這個實驗毫無意義,在裡面的人根本是在受折磨

根據他們所說,雖然在裡面營養和食物還算充足,但是你會感覺到永恆的疲勞,即使後來檢查過後他們只是瘦了一點,身體並沒有什麼問題
無名21/07/28(三)11:39:13 ID:VDdevSXMNo.248831del
>>248789
小塊海水?
這根本不是什麼太過年輕跨太大步的問題,而是完全對地球大氣循環毫無認知了吧!
無法形成有意義的水氣循環跟潮汐現象,甚至不能養幾條魚的內陸鹽水池是有個屁用啦!
這個計畫看起來來就是標準的把錢丟水溝
無名21/07/28(三)12:27:03 ID:lk4A8M7INo.248838del
>>248826
他們大概是被困在密閉空間太久, 得了幽閉恐懼症吧。
無名21/07/28(三)13:59:49 ID:8iEGWDt6No.248850del
>>248838
佔地1.3萬平方米的空間能讓他們得幽閉恐懼症我也認了
無名21/07/28(三)14:06:15 ID:oFjcY0fwNo.248852del
>>248850
這快三個月封城難道你沒有感覺嗎
不是大小問題 是自由問題
無名21/07/28(三)14:10:48 ID:bDmVhXyYNo.248854del
>>248808
>只要記得人造生物圈都爆死就好了

所以呢?就只實驗了兩次,還是全封閉式生態圈這種現實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
就是在月球以及火星上建立基地,還可以加熱石頭製造氧氣,到處趴趴走找冰,以及使用機械循環水和空氣,誰和你玩全封閉式純生化循環啊?
無名21/07/28(三)15:52:15 ID:M5xZyjAwNo.248860del
>>248854
>>所以呢?就只實驗了兩次,還是全封閉式生態圈這種現實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

其實各大國都有這種實驗,而且可以成功維持,只不過規模都沒有生物圈二號那麼大

生物圈二號的問題恰恰是,以宇宙船或宇宙基地的規模來說太大了,以世界的規模來說又太小了

>要看成功的項目的話,可以看蘇聯的 BIOS-3,美國的 CELSS,日本的 CEEF,我國的“綠航星際”與“月宮一號”。但我更建議讀者看看火星-500,思考一下你要應用人造封閉生態系統的領域是否真的需要在封閉狀態持續迴圈。
無名21/07/28(三)18:53:18 ID:PoUXQBksNo.248868del
>>248790

能授粉昆蟲很多
從蒼蠅蝶蛾蜜蜂甲蟲都能授粉
而一般的蟑螂和螞蟻真的不是幹這事的選擇
一般能靠蟻授粉的植物花多半長得很靠近地面,因為地棲昆蟲真的不是效率好的授粉昆蟲,所以才只能說"部分授粉責任"
螞蟻與其收集花粉花蜜更偏好在植物上畜牧自產糖蜜順便搞爛植物

總言之好的授粉者該有適合花粉附著的身體,善飛而且視力好
就算不考慮蜜蜂也該先考慮蠅類
無名21/07/28(三)19:19:10 ID:WgwtMiqINo.248870del
>>248852
相對自由 應該是歐美人習慣的社交影響比較大吧
很多也是不可以定時和親友直接身體接觸就會像要他死一樣
而且就算滿足了近鄰 過一段時間又會開始因為接觸不到遠親又發病

而現在的封城隔離又不太一樣 因為現在網絡方便不像以前只有電話/書信 只要網絡沒斷就可以滿足到一定程度的社交
所以除了那些不出門心理就過不到的人外相對下少很多人出會覺得問題很大
無名21/07/28(三)20:37:31 ID:sSwJXLpINo.248884del
>>248854
月球你要怎麼留空氣?
無名21/07/28(三)20:47:27 ID:gktt0qqENo.248888del
>>248884
空間站怎麼留月球就怎麼留啊
無名21/07/28(三)21:34:05 ID:bDmVhXyYNo.248905del
>>248884
拜託下次反問之前麻煩先使用你肩膀上的東西
無名21/07/28(三)22:04:43 ID:9feE6Z9INo.248924del
檔名:1627481083271.jpg-(23 KB, 320x240)
23 KB
>>248905
肩炮嗎
無名21/07/28(三)23:04:06 ID:mPXKwr3.No.248974del
>>248884
你怎麼在太空船中留空氣?
無名21/07/28(三)23:18:07 ID:sSwJXLpINo.248985del
>>248888
月球面積那麼大 拿空間站比笑死
而且太空中的空氣氧氣含量有多少
根本不切實際
無名21/07/29(四)00:04:08 ID:r3Kwd7Z6No.249012del
>>248985
沒人說要讓整個月球都有空氣阿?
你的理解很超越
無名21/07/29(四)00:28:59 ID:U1Na0Uh2No.249022del
>>248985
...我靠我以為你只是忘了用肩膀上的東西

我錯了,你不是不用,是根本沒有的用
無名21/07/29(四)01:33:07 ID:r3Kwd7Z6No.249028del
>>249022
小心點
他可能是刑天
無名21/07/29(四)12:38:37 ID:sDzLR9B.No.249055del
說這種實驗毫無意義也不太對
也許成功建立封閉生態圈的目的沒有達到
但是也了解到了很多資訊

不管是對室內栽培,授粉跟助種物種的互動跟挑選,還有人類的心理狀態都收穫頗豐吧
無名21/07/29(四)13:30:17 ID:U1Na0Uh2No.249064del
>>249055

我同意這種研究其實是有意義的,但是被無知之人拿來無限上綱的證明地外基地不可行是愚蠢的行為
無名21/07/29(四)14:25:29 ID:NhzDXg8kNo.249072del
>>249064
戰錘玩太多囉 出門走走吧 都解封了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