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639331841387.jpg-(101 KB, 1080x561)
101 KB
三星堆埋藏坑概說無名21/12/13(一)01:57:21 ID:wUeEt1ZINo.272985del
(全文+圖)http://www.zhbc.com.cn/zhsj/wap/news/info.html?newsid=40288596777a4227017b28ddd69c2765

三星堆埋藏坑是在三星堆遺址發現的一組掩埋有大量珍貴文物的土坑群的統稱。這些土坑群位於三星堆遺址南部的三星堆地點,因埋藏的器物具有濃厚的宗教祭祀特點,故自1986年發現以來,發掘者就認為它們是出於祭祀目的挖坑掩埋的祭祀用品的遺存,故以對這些土坑的功能推測稱之為“三星堆祭祀坑”。由於三星堆埋藏坑的功能問題,也就是三星堆的人們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要將許多損壞的像設和器具等珍貴物品挖坑掩埋起來,還是一個有待於探討的問題,祭祀的目的還不是唯一的或最為合理的解釋,因此,將三星堆這些土坑群用一個不具功能推測的相對中性的詞語,稱為“埋藏坑”、“器物坑”或“掩埋坑”,都比稱為“祭祀坑”要更為妥當,故本文將其稱為“三星堆埋藏坑”。

一 三星堆埋藏坑的發現過程(略)

二 三星堆祭祀區的發展演變

三星堆埋藏坑所在地,是在三星堆城內的南部,穿城而過的馬牧河南岸。自二十世紀三星堆埋藏坑被發現、三星堆古城範圍被確認以後,三星堆城西北部的月亮灣小城是宮殿區,西南部的三星堆小城是宗教區,就已經成為人們通行的認識。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建成的三星堆博物館,展廳中展示的三星堆遺址功能分區示意圖,就是這樣標注的(圖3)。不過,三星堆遺址經歷了很長的發展時間,有三種不同的文化,就三星堆文化來說,也有五百年左右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前後幾個發展時期。三星堆古城也不是一下子就營建完成的,而是經歷了三個營建階段:在三星堆文化早期,三星堆王國的人們只在鴨子河與馬牧河之間築城,這也就是所謂“月亮灣小城”。在三星堆文化中期,三星堆王國的人們向東、向南進行了擴城,南城牆跨越了馬牧河,形成了南城區的“三星堆小城”。到了三星堆文化晚期,三星堆王國的人們更加注重南城區的建設,將南城牆向南推至今三星堆外城南城牆的位置,並在東郭城內興築了“倉包包小城”,形成我們今天所見三星堆古城的模樣(圖4)。

三星堆王國的統治階層,一直以西北小城即月亮灣小城作為行政統治中心,在那裡的青關山地點營建了宮殿等大型建築。不過,在三星堆文化的早、中期,三星堆王國的宗教祭祀場所應該也在西北小城內,很可能小城東南部臨近馬牧河的區域,也就是被稱之為月亮灣地點一帶,就是當時的宗教祭祀區所在。正由於這個緣故,月亮灣一帶曾經發現有高等級建築的屋頂蓋瓦,發現過裝有玉石器的坑穴,如1929年燕家院子玉器坑(長方形土坑,長2.1米、寬0.9米、深0.9米,內有玉石器四百餘件)。這些裝有玉石器成品的坑穴周邊不遠處,還發現有多個裝有半成品和玉石原料的坑穴,可能為祭祀活動生產玉石器的作坊也在附近。從月亮灣地點發現的玉石器,主要是三星堆文化早、中期的遺物推斷,在三星堆晚期以前,三星堆王國的宗教祭祀場所很可能是在三星堆城的北部,還沒有形成行政世俗區在城北而宗教祭祀區在城南,二者以河流相分隔的都城規劃理念。

大約在三星堆晚期階段,也就是在南城區擴城以後一段時間,三星堆王國可能發生了一次宗教或者禮儀的改革,原先在宮殿區附近的祭祀場所被遷移至河對面南城區的濱河一帶。伴隨著這次宗教空間的轉移,三星堆城的城市空間格局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城市的西北小城變成了專屬的世俗行政區,而城市的西南小城成為專門的宗教祭祀區,並且在這個祭祀區裡除了露天的濱河祭祀場所外,很可能還修建有神廟一類宗教建築。正在發掘的三星堆埋藏坑,坑內除了掩埋了大量毀壞的神像和供奉用器外,還有紅燒土、木炭渣、碎石板等建築垃圾,說明了這些遺存都是損毀的神廟裡的東西。當初在埋藏坑附近一定存在著神廟一類地面建築,神廟中供奉著三星堆人的神像,陳列著他們祭祀神的祭獻用品和儀式用具。這座(或不止一座)神廟的位置,從後來成都金沙村遺址祭祀區域的建築遺跡位於河邊的情形分析,很可能就在三星堆土壟東北臨近馬牧河一側,半月形的三星堆土壟將神廟及室外祭祀場所與其他區域分隔開來,保證了祭祀區域的封閉性和神秘性。
無名21/12/13(一)02:01:42 ID:wUeEt1ZINo.272986del
檔名:1639332102327.jpg-(126 KB, 896x922)
126 KB
就三星堆城的祭祀區轉移到城市南部的三星堆地點後不久,很可能就發生了一場重大政治變故(我們這裡不對變故的原因進行分析),但變故的結果導致三星堆新建不久的神廟被焚毀,神像以及神廟內的陳設被砸壞或燒壞。三星堆王國的人們在變故平息以後,出於某種考慮不得不將神廟的這些物品埋藏在祭祀區附近。

掩埋神廟損壞神像和用具的埋藏坑群位於三星堆土壟的西南一側,在被歷年推平取土以前,這個土壟上面有三個突起的土丘或土台(1934年美國葛維漢博士繪製的草圖上,可以清楚看出這一點)。這組聳立在平原地表的土台,應該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人工堆築的。正由於這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才認為這些土台是城牆的一部分,稱之為“三星堆城牆”。現在能夠通過這次新的考古工作確認的資訊,是三星堆埋藏坑的場所與土壟的方向平行或垂直,二者存在某種呼應關係。三星堆的這些埋藏坑及場所,應該是有規劃的統一營建(圖5)。

三星堆人在挖掘土坑掩埋神廟中的像設和陳設之前,先在三星堆土壟西南一側尋找了一塊場地,再運來被火燒毀的建築垃圾(紅燒土)和純淨的黃土鋪墊場地的表面,然後再在場地上按照規劃挖了六個長方形土坑(開始只規劃了六個坑),土坑挖好後,可能還舉行了一些儀式,然後才將神廟中被燒毀的像設、陳設和建築殘件放在坑內,最後用泥土填平了這些土坑。三星堆埋藏坑的這些埋藏現象,連同坑內出土的文物反映的年代的一致性,以及坑內神像和人像兼具的情況,都向我們表明,這些埋藏坑不大像是祭祀活動的埋藏,也不是外敵毀壞神廟後的埋藏,更像是三星堆古國的人們處理自己毀壞神廟像設和陳設的行為。

在三星堆埋藏坑區域還有兩個面積較小、深度較淺的坑,也就是5、6號坑。正在主持三星堆埋藏坑發掘的冉宏林先生贊同筆者先前的意見,認為三星堆埋藏坑的主體(也就是1—4 、7、8號坑)的性質,不是祭祀坑而是神廟毀棄設施的埋藏坑,只有那兩座特殊的5、6號坑,由於6號坑還打破了7號坑,這兩個小坑年代晚於其他埋藏坑,應該是三星堆人後來的祭祀坑。筆者認為,5、6號坑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如冉宏林先生所說,是三星堆埋藏區域形成後的祭祀活動的遺留;另一種可能仍然是神廟毀棄設施的埋藏坑,也就是說,這是三星堆人按照原先的計畫,在六個坑都埋藏完畢後,又發現還有漏埋的物品,故又挖了兩個較小較淺的坑來掩埋這些東西。三星堆埋藏坑原本是三星堆人統一掩埋三星堆神廟的毀棄設施的遺存。
無名21/12/13(一)02:02:15 ID:wUeEt1ZINo.272987del
檔名:1639332135511.jpg-(105 KB, 1080x807)
105 KB
三 三星堆神廟內部空間推測

三星堆埋藏坑,按照我們的認識,是毀棄後的三星堆王國神廟中像設和陳設的埋藏,是同一時期埋藏的同一批東西。那麼,這八個坑的先後發現、發掘和今後的修復,就為我們復原當時三星堆神廟內部空間提供了可能。下面,我們就以已經發表考古報告的一、二號坑的埋藏為基礎,結合新發現六個坑的已知資訊,對三星堆神廟內部空間作復原嘗試。

由於三星堆埋藏坑是損壞神廟設施的掩埋坑,所以看似埋藏器物眾多,殘損也嚴重,但坑內的器物如果經過歸組和復原,它們也不是那麼紛繁雜亂,而是可以聚合成三個大的群體。這三個群體如下。

(一)三星堆人崇奉的神像群

該群神像包括了三件凸目尖耳的大銅面像、九件類似神面的銅面像,另有兩或三棵大銅神樹,也可以歸入神像群的範疇(圖6)。

在三星堆二號坑中出土了三具巨大的凸目尖耳青銅面像,一件最大,兩耳之間的距離達1.42米;兩件略小,體量相當;三件銅面像如果安裝在神像臉上,可以組成一主二從的三尊神像的配置。這些神像的眼睛有柱狀凸起的瞳孔,長長的向外伸出的尖耳朵,有的還表現鼻子呼出的雲氣,它們應該就是三星堆王國神廟中神像臉面的裝飾。原先完整的神像頭部和身軀是木雕的,木質的部分已經隨著神廟的焚毀而消失,只有凸目尖耳的青銅面部裝飾被保留下來。這些凸目尖耳銅面像體量很大,為三星堆銅像之最;眼睛和耳朵特殊,與人不同;鼻樑上有一縷雲氣,更顯示了其神的色彩。這些神像的全貌,根據二號坑出土的小型神像可以知道,其完整形象是人首鳥身,頭上有羽冠。這三具大銅神像是三星堆人們的主要崇拜對象,它們應該被供奉在三星堆神廟後部最醒目的神壇上,神壇前面及兩側各有三個裝飾著青銅神面像的畫像或雕像。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有兩棵青銅鑄造的大樹,以及大量的銅樹的殘件和掛件。較大且保存較好的一棵即使還缺最上一層樹幹,高度也接近四米。銅樹下有三道弧形的支撐,可能象徵著樹下的山丘或樹根;樹幹修長挺直,樹枝共三層,每層九根樹枝,每根枝條上歇息著一隻鳥,共有九隻鳥。在其中一棵銅樹的座子周邊各跪著一人,另一棵大銅樹的樹幹上還盤著一條龍。顯而易見,這兩棵銅樹表現的不是普通的樹木,而是具有神性的神樹。這兩棵大銅神樹的枝葉形態不同,其中一棵銅樹枝條上翹,有點像桑樹;一棵銅樹的枝條下垂,更像是柳樹。這使我們想到了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東方的扶木(又名扶桑)和西方的若木(又名細柳),以及與這兩棵太陽神樹有關的十日神話故事。《淮南子·地形訓》:“扶木在陽州,日之所。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三星堆兩棵大銅樹說明,三星堆王國已經形成了後世文獻所記神話的複雜宇宙觀,基於這種宇宙觀,世界東西的盡頭各有一株供太陽鳥棲息的樹木,東方那棵形似桑樹的名叫“扶桑”,西方那棵形似柳樹的名為“若木”,十個太陽鳥輪流從東方飛向西方,形成晝夜之分。在這個神話中,在天地之中還應有一棵頂天立地的神樹——“建木”,該神樹是眾神上下的天梯。過去三星堆一、二號坑沒有發現建木的遺存,如果在今後能夠發現並確認一棵新的大銅神樹,那就很可能屬於建木。兩棵或三棵銅神樹,可能擺放在三星堆神廟殿堂內的兩側(扶木、若木)或神像的後面(建木),它們也是三星堆人的崇拜物件之一。

(二)三星堆侍奉神的人像群

三星堆先前發現的兩個埋藏坑內出土有數以十計的銅人面像、銅人頭像和一件完整的大銅立人像。類似的銅人面像和銅人頭像在新發現的埋藏坑內也有出土。這些銅人面像有的體量很大,與凸目尖耳大銅神面像相差無幾;有的銅人面像和銅人頭像,其臉部和雙耳還貼以黃金箔以表示皮膚。毫無疑問,這些銅人面像和銅人頭像表現的人群的社會地位很高,他們應該是三星堆王國統治階級的形象(圖7)。
無名21/12/13(一)02:02:53 ID:wUeEt1ZINo.272989del
檔名:1639332173843.jpg-(85 KB, 1080x742)
85 KB
三星堆的這些銅人面像,其橫斷面呈凹字形,當初可能是固定在神廟人形方柱上。銅人頭像也是銅首木身人像的殘餘物,他們的身軀原先應該是木頭的,其完整形態就如同二號器物坑出土的大銅立人像一樣。在三星堆先前兩個埋藏坑出土的銅人像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件大銅立人像。這件站在台壇上,身穿三層禮服的真人大小的銅人像,他那雙伸展環抱姿態的巨大手臂,與細小的身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件大銅立人像以及大量的銅頭木身立人像,其頭部和軀幹的原型很可能是在雕刻成人形的木柱,故頭部和身軀才粗細相當,好似木柱一樣。這些人像的手中,當初可能持握有各種禮儀用器,如玉戈、玉圭之類;其中那些身份最高的國王和大巫師之類,手中可能還持有權力的象徵物。在三星堆一號埋藏坑中,出土了一件上套爬龍銅柱首、下套環身虎形銅器座、木質杖身已經不存的“龍虎杖”(杖身可能還包有金皮)。另,在三星堆二號坑中,也出土有頂端套著銅鷹首的“鳥首杖”,這鳥首杖也相當粗巨,與前面說到的龍虎杖大小類似。這兩條裝飾有銅杖首的竹木杖應該是三星堆不同貴族首領所持的權杖,它們分別是三星堆上層社會不同族群或社群的象徵物。

這樣一群銅的或銅木複合的人像,它們被擺放在三星堆神廟的殿堂內,除了一些可能是代表死去祖先的大銅人面像可能面向神廟的大門外,其餘神像可能都面向神像恭敬站立或跪坐。它們是一年四季代替三星堆的統治階級在神廟侍奉神的真人的替身。

(三)陳列在神像前的器物群

在三星堆神廟內的神像前面,也就是神像與人像之間,還擺放著許多盛裝酒的青銅容器及其他器具。銅酒器中數量最多的是那種上有開敞的大口、中有聳肩的腹腔、下有高高的圈足銅尊;其次才是幾件口部較直較小、腹部較深較直、下也有高圈足承托的銅罍。銅尊那外侈的大口,容易將內裝酒漿的香氣散發在空中,上飄至神像口鼻中,是侍奉聖靈的最佳器皿,故最受三星堆人看重。三星堆人在神像面前不僅擺放了普通的銅方尊和銅圓尊,還特意鑄造了一件或一對頂著銅尊的人像,由此更可見銅尊在三星堆的重要性(圖8)。

在三星堆神廟內的神像前供奉器具的中間,還有一件特殊的供奉銅器,這就是被有學者稱作“銅神壇”的方尊形銅熏爐。這件銅熏爐的高度大約在一百一十釐米左右,從下至上由四層構成。第一層是中字形的底座以及其上的兩頭怪獸和兩個牽獸人。第二層是在圓形平臺的周邊等距離有四個立人像,每個人像雙手握著一根樹枝,頭頂上托著三段式方尊形器。第三層是四山形圓圈足、鏤空方鬥形器腹(腹壁各跪著五個小人,肩部正中有人首鳥身神像,四角有鳥形裝飾)、方形器頸和器口的方尊形器。第四層則是扣在方尊形器口部的鏤空花紋的四面坡形蓋子,蓋頂有一個跪坐的人像。當在香爐中焚燒香草時,香煙從熏爐鏤空的頂蓋上升,器蓋上跪坐的人像就像騰雲駕霧一樣,可以升騰到天上的神那裡。

當然,作為三星堆神廟中神與人之間的祭祀禮儀用器,除了大量銅尊和少量的銅罍等盛酒的容器外,還有大量輔助性禮儀用具,如棘刃無胡戈、方孔鋤形器、玉璋、玉戈、玉璧等,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以上,就是我們先前基於三星堆一、二號坑,結合新的發現,對三星堆神廟內部空間的推測。當然這些推測還需要新的考古發現來檢驗。

——本文刊于《文史知識》2021年第8期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