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652354139369.jpg-(143 KB, 1200x608)
143 KB
太空補給無名22/05/12(四)19:15:39 ID:Oz3cmp0sNo.291473del
一般來說還是用太空電梯把物資運上太空站
然後在讓太空船停靠補給,會比運輸機
更方便,不過每個科幻作品的船艦規模都不太一樣,像現實生活這樣幾千人而已還算方便,不過有的故事的太空船堪比城市(像40k),裡面有幾十萬甚至百萬人的物資需求,感覺補給會很耗時……
無名22/05/12(四)19:26:01 ID:/IVoh/ZQNo.291475del
大規模的太空站可能已經不是單靠星球補給過活
而是靠貿易在活了吧
星球比較像休息用和倉庫
無名22/05/13(五)07:58:55 ID:xOfEymqYNo.291548del
某部吃鋼彈的漫畫提過一個盲點
石化合成工業在宇宙是不存在的
某些特定關鍵材料還是得依賴底下那顆大泥團子
無名22/05/13(五)08:36:10 ID:AVGl8qBENo.291549del
太空製造業目前仍是個遠不可企及的目標 畢竟連太空站都只是個實驗室而已 離工廠還很遠
無名22/05/13(五)09:09:09 ID:WiFMIhawNo.291551del
>>291548
才沒有這種盲點

石化原料說白了就是碳氫分子鏈,前者是第三常見的元素,後者是第一常見的,簡稱爛大街元素。

比如塑膠這種東西,並不是一定要用石油才能製造出來,我們用石油只是因為這樣玩能源成本最低罷了。只要有碳有氫有能量和技術,你要怎麼組合這些碳氫鏈都隨便你

而隨便從古柏帶抓一顆哈雷大小的慧星到你的太空站(或者殖民地)就是以兆為單位的這些元素。與之相比,人類挖石油挖了一個多世紀,使用的量也才差不多兩兆噸

你都能玩巨型太空站了,核融合這條科技樹還沒點滿嗎?有的話不要說在太空站上玩區區石化工業,你要在太空站上玩超巨型金屬冶煉陣列都沒問題

順帶一提水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分子,簡稱爛大街分子
無名22/05/13(五)10:28:50 ID:JExIPspQNo.291554del
是是,合成無敵說好棒棒
所以那顆超高速移動的冰塊從柯伊伯帶拖回來是瞬移加免費的對吧
太空居民點配合資源殖民地與軌道電梯有這麼令人反感嗎
使用所有有利的資源應該是更加合理化的操作吧
無名22/05/13(五)11:01:33 ID:hmuOwErYNo.291555del
主要就是沒有必要性吧
畢竟企業最重要的是要壓低成本
太空工廠這方面實在沒什麼優勢
無名22/05/13(五)11:14:38 ID:WiFMIhawNo.291556del
>>291554
>是是,合成無敵說好棒棒

地球上沒有什麼只此一家其他地方沒有的神奇元素讓你『在其他地方玩不起來』真的對不起了

拿漫畫來佐證也真的對不起,啊不對這不關我的事

>所以那顆超高速移動的冰塊從柯伊伯帶拖回來是瞬移加免費的對吧

一顆就夠一群大型太空站挖幾個世紀的東西,什麼時候你有了從外軌道往內送的時候需要它們超高速移動的錯覺的?

另外有種東西叫做重力補助,只要不需要脫離行星的重力井,在真空中移動並不會消耗多少能量

>太空居民點配合資源殖民地與軌道電梯有這麼令人反感嗎

你在那邊扎稻草人想幹嘛?我只反駁石化工業是地球獨有的可笑說法而已你就在那邊跳什麼大神?
無名22/05/13(五)11:32:31 ID:k2hEsOUkNo.291557del
我選擇讓星艦有辦法自由進出大氣層!
無名22/05/13(五)12:02:23 ID:STWJT0hINo.291559del
>>291556
那煤炭呢?
聽說這是只有有過一定程度生命才能有的資源
所以其實這才是稀缺吧
無名22/05/13(五)12:19:15 ID:WiFMIhawNo.291560del
>>291559
不是,為什麼你會以為煤炭是什麼神奇的東西?
煤炭基本上就是碳+雜質(重金屬和輻射物質),我們需要的只是碳

https://zh.wikipedia.org/zh-tw/C-%E5%9E%8B%E5%B0%8F%E8%A1%8C%E6%98%9F

C型小行星,占太陽系已知小行星的75%,此類小行星大部分的成分是碳,一般還含有水分和有機物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1%A5%E7%A5%9E%E6%98%9F

健神星,C型小行星中最大的一顆,直徑450公里,質量8 x 10^19公斤,或者說八萬兆噸。就是一半是碳也夠現代人類文明挖一百萬年

還不提我們在地表挖碳主要是為了能源,上了太空之後碳需求來自然就小得多了
無名22/05/13(五)12:25:12 ID:WiFMIhawNo.291561del
>>291560
順帶一提,金屬小行星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大的)一顆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D%88%E7%A5%9E%E6%98%9F

質量兩萬兆噸,大部分的成分是金屬,用現代文明的金屬冶煉速度夠用個四五百萬年
無名22/05/13(五)12:41:34 ID:QFEtJBoANo.291562del
>>291561
這樣來看
鋼彈裡的阿克西斯其實算是小的了
好像直徑才10幾公里
無名22/05/13(五)12:52:25 ID:B4z8jbd2No.291563del
月球那麼近,直接挖月球不就好了
無名22/05/13(五)12:56:31 ID:CDIVtLHwNo.291564del
>>291562
基連丟的那個都比較大
地球居然沒毀滅
無名22/05/13(五)13:25:04 ID:Ls2dnwkwNo.291565del
>>291559
煤炭某種程度來說就是純度較低、共軛連結較不完整的石墨,這沒啥特別的
無名22/05/13(五)13:36:54 ID:WiFMIhawNo.291566del
檔名:1652420214986.jpg-(2689 KB, 720x4628)
2689 KB
>>291563
當然月球也是要挖的,NASA還做了一個簡易圖文說明

月球表面適合挖稀土和氦三(核融合燃料)和水(冰),但是月球本身並不含有豐富的重金屬,這些東西還是要從其他地方取得

所以為啥不挖地球送上去?因為地殼裏面一些重要重金屬和貴金屬的含量相對來說其實也很低(金鈾鎵鉈鉿鐳等等),除非你要挖到地幔。而挖地幔的技術難度其實比上太空挖小行星要高上不少,前者需要抗高高溫和特別是抗超高壓,後者基本上就是被微弱的重力聚集在一起的鬆散石頭
無名22/05/13(五)14:31:18 ID:STWJT0hINo.291569del
>>291560
問這問題主要是有些改造火星的經營遊戲都是有碳礦脈可挖,但又覺得沒有生命發展過的話
除了那種碳本身成分比重有夠大的星球,碳真的會聚集成礦脈的形式,至少是值得開採的情形嗎?
無名22/05/13(五)15:21:16 ID:WiFMIhawNo.291574del
>>291569
>除了那種碳本身成分比重有夠大的星球,碳真的會聚集成礦脈的形式,至少是值得開採的情形嗎?

應該不會,碳和鋁以及鐵之類的東西類似,大部分都是以和其他元素組成分子的方式存在

話說回來,在一個沒有煤礦之類的星球上有中世紀等級的文明的話,他們要玩快速的工業革命可能有難度,但是便宜的能源只是『快速』工業革命的要求,並不是科技發展的硬性要求

而如果是未來的人類(依照原po設定,假設軌道上已經有數量眾多的大型太空站)的話,如同我說的,不會有缺碳這種事情。再重申一次,碳是宇宙中第三多的元素,而我們有幾百上千種方式將各種化學分子還原成碳。並不需要碳脈之類的東西
無名22/05/13(五)16:12:07 ID:STWJT0hINo.291578del
>>291574
所以目前人類卡關基本上是卡在能源?
或者說是能大量擴展的乾淨能源?
無名22/05/13(五)18:41:56 ID:6BDM//R.No.291583del
>>291564
殖民地是空心的
無名22/05/13(五)18:44:17 ID:o3UcyP06No.291584del
>>291578
人類卡關的東西可多了
不如說對於太空發展和星球級的開採作業現在根本沒啥技術發展是"達標"的
無名22/05/13(五)21:07:20 ID:/iDPQ5/kNo.291596del
>>291569
應該會和開採金屬時混在一起吧?
無名22/05/13(五)23:16:04 ID:HMxiYjT.No.291635del
>>291578
>>291584
感覺說是卡關,其實只是沒有以前那種超速發展而已...
無名22/05/14(六)00:23:10 ID:LFiHFdvcNo.291640del
>291635
那就是卡關,沒辦法產生什麼有效率的改變的話都跟原地踏步差不多
就像航太業一樣,spaceX出來前沒有進步嗎?當然有
但spaceX一出來直接把發射成本降到十分之一,相較之下前面的進步就算不是停滯也是龜速
無名22/05/14(六)00:47:42 ID:B/y5sHSUNo.291641del
>>291635
實際上,今日人類科技的進步比起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來的迅速
電腦等3C配件平均一年可以換代兩次,計算機,材料學,宇宙探勘等先進領域也不斷有突破
這歸功於學術的穩步發展和國際合作,還有相對長久的和平期

然而,人類的整體科技面對進入宇宙這議題還嫌太嫩了
不是人類進步停滯,而是越研究越能理解征服星辰大海是多困難的一件事情
人類脆弱的生理構造,複雜的生心理需求,脫離了地球生態圈就需要大量的資源來維持
而我們甚至連重力都還沒克服,掙扎著把大量資源用於讓探測機離開地球引力圈
再次強調,不是人類進步變慢,而是我們面前的牆真的很高
無名22/05/14(六)01:12:33 ID:oy4052Q.No.291642del
基本的生態和糧食在太空站要怎麼做?撇除貿易之外,肉一般是不是只能吃人工肉?
無名22/05/14(六)03:04:15 ID:mV58NCHYNo.291648del
>>291642

其實農業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葉綠素這種東西,陽光利用率其實很低,只有0.6%左右,是最普通的太陽能板的1/25

但是如果我們利用人工光源,用LED調製成正好適合某類植物的葉綠素波長(大部分是在紅光的範圍,紅光LED的理論效率可以到80%左右)的話,那麼葉綠素的效率可以達到近乎100%

不過我們假設50%的效率就好了,用25%效率的太陽能板(未來十年左右應該就能普及),80%的LED,還有90%的電力傳輸效率,那麼這套陽光->電能->LED->植物的能量利用效率是0.25 * 0.8 * 0.9 * 0.5 = 9%,是在地表種植效率的十五倍

但是!軌道上陽光的強度平均是1300 w/m^2,是地表的5倍。如果你的太空站在GSO,一年只有2-3%的時間會在地球的陰影之下(也就是說沒有夜晚),所以實際的平均陽光強度是地表的至少8-10倍

也就是說,在軌道上栽種農作物的陽光使用率可以是地表的一百倍以上

用我隨便谷歌到的每個人平均需要5英畝(兩萬平方公尺)的土地產出才能存活的資料,在太空站上發展農業,人均使用農業面積可以壓縮到到只需要200平方公尺左右

一個住一萬人的大型太空站,就是需要200萬平方公尺的農業用地,聽起來好像很多,其實就是五個台北101的大小。如果你的太空站是500公尺方圓的方塊的話,他的容積可以塞六七十個台北101

至於肉怎麼辦?其實肉的份也已經抱括在上面的計算當中了,當然其實畜牧業完全沒必要,肉可以直接培養,能量->蛋白質換肉率要比畜牧高的多
無名22/05/14(六)03:12:25 ID:v887PaowNo.291649del
>>291642
封閉環境下生態,我們有地球二號實驗證明可行,雖然嚴格來說那個實驗是失敗的,但至少他們試過在裡面自給自足一段時間
無名22/05/14(六)06:54:40 ID:9Hnm32doNo.291651del
>>291642
>>291648
直接學希德尼亞的騎士那樣做基改人 日光浴就能光合成
無名22/05/14(六)06:57:07 ID:kXPAj0swNo.291652del
>>291651
但他們也是總人口減少99%才硬改下去的啊
不然之前也是普通人類
無名22/05/14(六)09:28:04 ID:m0XLxaC6No.291654del
>>291648

何必費心把珍貴的空間拿來發電呢
直接在水星軌道放太陽能發電衛星效率是地球圈的十倍喔
更有效率的做法就是拆了水星組巨大的發電網絡
(當然水星的質量是不夠的,這只能組一個遮不住太陽的戴森雲)
然後直接把能源打回地球圈的接收站分配使用即可
無名22/05/14(六)11:36:13 ID:6S4mcYswNo.291657del
>>291642
>>291648
低科技的作法也可以直接培養藻類餵食浮游生物作蛋白質來源
這樣能量轉換率也高,而且不用像人工肉還要再造一個專用的培養空間與設備
比如像豐年蝦,營養價值高,食物只需要藻類,而且乾早卵攜帶培養都非常方便,成長也很快速
無名22/05/14(六)22:02:19 ID:LVSfRVyQNo.291683del
>>291651
改著改著就變綠皮
無名22/05/14(六)23:13:30 ID:PTRP.pUANo.291695del
檔名:1652541210188.jpg-(1333 KB, 1200x1575)
1333 KB
>>291549
並不是無可企及
目前最大的瓶頸在於載運成本
目前SpaceX的獵鷹九號載運費用為2K多/公斤
和10年前比起來有顯著性的降價
連帶著標準衛星市場蓬勃發展

然而單一火箭的載運能力不足
要能夠發射噸數的機具依然要仰賴正在製造的星艦
所以SpaceX星艦的完成速度
決定了太空製造成型的時間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