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軍武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維基上的M4
無名
19/12/16(一)01:44:25 ID:O6nVf/n2
No.1056537
del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M4%E9%9B%AA%E6%9B%BC%E6%88%B0%E8%BB%8A
>。但隨著戰場實戰,M4的初始設計顯得力不從心,各企業按戰場反饋的需求製造了各種非標準的改型,如M4/75炮塔座圈直徑1525mm,M4/76炮塔座圈1750mm,雖然在總型號上統稱為M4,但車身、引擎、砲塔、砲、懸掛、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可說是一部多類形式的戰車,結果戰場上很難從損毀的戰車上拆取到合用的配件,大批易損部件需由戰車車手註明具體的型號如M4A(?)E(?)或在部件上找到其它更詳細的編號向後方預定並等待運輸,並時有因複雜的型號出錯運到後發現不能安裝使用,給後勤維修帶來很大困擾。
不是說雪曼的零件通用性很好
怎麼突然間又變成不好了?
無名
19/12/16(一)01:48:27 ID:EZgPKRho
No.1056538
del
M4好像基本有三個系列
A1給紅茶的
A2給蘇聯的(差別吃柴油)
A3自用的
無名
19/12/16(一)02:23:26 ID:GyHPzECo
No.1056541
del
>>1056538
那A4和A6?
看維基M4A4是類似M4的車體再拉長,A6是...奇美拉?
問題是英文不好太會找資料,維基對各型號的設計年代也沒標清楚(雖然這應該是維基對大部分兵器衍生型號的通病)
單看維基的描述我可以理解是A1和A2差沒多久,A4卻比A3早上場?
A6現實只有試作但WT卻把它用在義大利的螢火蟲雪曼底盤這也是我很困惑的地方(雖然遊戲考證難免錯誤)
>>1056537
說真的對比美國塞76炮直接把雪曼炮塔加大加寬的方法,我一直覺得英國這種死命修改17磅炮好塞進原版砲塔的方式有點蠢,還是因為產權問題英國不能自己大改?
無名
19/12/16(一)03:11:06 ID:3PNmRf.c
No.1056543
del
>>1056541
M4A4跟M4A2一樣,都是用來提供盟邦軍隊使用的
只是A2柴油版 A4是克萊斯勒A57引擎
>說真的對比美國塞76炮直接把雪曼炮塔加大加寬的方法,我一直覺得英國這種死命修改17磅炮好塞進原版砲塔的方式有點蠢,還是因為產權問題英國不能自己大改?
不是產權問題,而是手頭上現有甚麼就得盡快讓上戰場
簡單來說,租借法案提供英軍的武器
從製造出來到過鹹水運輸給英軍
到真的開上戰場拿來打(包括訓練)大概最少要6個月
英國人是預期可能會面對到更重型的德軍戰車所以先搞17磅砲
原本計畫是克倫威爾會有更強的火力,結果空間不夠失敗
後來"挑戰者"也不太成功,所以才用美國的雪曼去改裝
無名
19/12/16(一)03:20:52 ID:3PNmRf.c
No.1056544
del
>>1056543
結果當前面原本的英國的國產車配更強主砲或17磅砲方案
都出問題的時候,才把那個裝甲兵軍官的改裝方案"扶正"
開始改裝螢火蟲的時候是1943年
這個時候連美國自己都還在研發下一代T20-T26系列中戰車
T23砲塔也還沒量產出來,英國人手頭上的雪曼都是75砲版本
所以死塞17磅砲其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另外就是如果都已經是把砲塔整個切開"大改"的話
可以參考以色列的M50,直接把前端切開重裝一個砲盾
然後上法製CN-75-50
但就砲塔內部空間來說,還是T23砲塔好
M51後來也都是用T23砲塔改的
無名
19/12/16(一)10:17:31 ID:6PyuS6pg
No.1056565
del
有種說法是工廠的問題 因為發包給不同工廠做 難免有誤差 也還有型號的問題
但好處就是產量可以很快就上來
無名
19/12/16(一)11:26:14 ID:mWAduaN.
No.1056568
del
>>1056565
那個年頭的流水生產跟今天相比之下還是落差很大的
雖然米妖擁有傲視當時的後勤管理與物流技術
但畢竟是務實主義 若是某裝備標準化再爆衝產量會趕不上計畫時程
他們還是會從權用低量產性但立即可用的法子的
另一個例子是空優戰鬥機
令人意外地 擁有最佳生產性設計簡要的高產戰鬥機是納粹的109還有190
總給人海死對手印象的英美重要型號噴火雷霆甚至野馬
都不是什麼適於衝海量的設計 但他們算算自己辦得到 更重要的是有需要
還是硬把他們海起來了(主要靠政府出借工廠給廠商
還有圖紙轉交給外包商但開頭就允許外包自主公差零配件等辦法
同型不通用的問題靠分開部署還有無敵後勤硬幹)
無名
19/12/16(一)12:32:10 ID:XymsKQ3E
No.1056571
del
>>1056541
M4的A Number主要是以引擎來區別
M4:Continental radial engine
M4A1:Continental radial engine
M4A2:General Motors Twin G-41(Diesel)
M4A3:Ford GAA V-8
M4A4:Chrysler A57
M4A6:Caterpillar D200A(multi-fuel)
無名
19/12/16(一)12:44:32 ID:N/5IkzJE
No.1056572
del
>>1056568
好奇一問
中島與三菱的零戰零件互換性呢?
還有中島跟立川的隼零件互換性?
無名
19/12/16(一)12:58:17 ID:zH5A6U46
No.1056574
del
>>1056537
砲塔座圈我看Hunnicutt著作中75和76砲都給69吋
這段沒有出處且英文維基似無
可信度存疑
>>1056541
>說真的對比美國塞76炮直接把雪曼炮塔加大加寬的方法
印象並非直接加大加寬
美國一開始也先試著塞進75砲塔
後來不滿意空間才挪用T23中坦砲塔
惟戰後又轉性覺得75砲塔OK而改出了E4/E6外援
https://youtu.be/nC4lVoCFZvk
>>1056544
>T23砲塔也還沒量產出來
該砲塔雖比較大
但記得因形狀會卡到反而沒辦法塞17pdr
>>1056571
各型號特徵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the.shadock.free.fr/sherman_minutia/index.html
>>1056572
我倒想知道工時部份
之前網搜隼初始似乎是25K頗高
零戰則晚期好像降至10K
GyHPzECo
19/12/16(一)14:18:24 ID:E8krGY0I
No.1056576
del
看了各位解釋後想想,拿76雪曼跟螢火蟲比好像也不太公平
76mm M1炮也是經過多次修改後才塞進T23的砲塔中,更不用說炮栓也比17磅小的多
17磅炮要經過修改才塞進戰車也只是必然工程,只是維基特別強調期間的修改情況讓我以為只有17磅炮有這問題
另外就是WT內的螢火蟲性能體感的比美國的76雪曼糟的多,雖然穿深是很好啦,但犧牲垂穩和炮管俯角(10度變5度),真的有一種「應急感」在
美國後來用原版的砲塔裝76炮似乎也沒犧牲到炮管俯角?
無名
19/12/16(一)16:33:33 ID:nLY9Wy..
No.1056579
del
>>1056574
>該砲塔雖比較大
>但記得因形狀會卡到反而沒辦法塞17pdr
主要還是戰時的急迫性,讓過於耗工廢時的改裝方案不可行
但承平時期,慢慢研究,工廠也不用趕著量產的情況下
把砲塔大改,跟重新設計主砲制退機制還是可以的
像M4A3E4 法國幫以色列搞的M50/51
甚至還能幫阿根廷用短管75雪曼砲塔,搞出M4A4(105)
>>1056576
WOT的實車影片不就說的很清楚
螢火蟲實際上就擔任戰車殺手的角色
17磅砲跟75/L70同級
而美軍76砲裝藥量跟德軍的75/L48是才同等
美軍考量的比較全面,所以沒有過度要求火力
犧牲其她性能指標
無名
19/12/16(一)16:36:03 ID:nLY9Wy..
No.1056580
del
>>1056579
阿根廷的M4A4(105)
不過他們也有原本是Hybrid Firefly IC車體的改裝車
智利則是買以色列二手M51
無名
19/12/16(一)17:02:09 ID:XymsKQ3E
No.1056581
del
>>1056574
美軍早期嘗試塞進舊砲塔的其實是輕量化前的3"砲(也就是M10那門)雖然軍械局成功放進去了但是裝甲部隊驗收時覺得內部空間太小而退貨
所以才衍生出E6方案也就是把76砲塞上車的方案,戰時直接生產採用T23砲塔的新車但戰後仍用75砲的舊車要升級就不換砲塔了
>>1056576
螢火虫俯角會變小就是17pdr的砲栓比較長而導致的
無名
19/12/16(一)20:54:13 ID:EZgPKRho
No.1056600
del
不過在淫火虫出來前
英軍就已經有將17磅砲裝進M10的方案了
因為M10比較好改裝
無名
19/12/16(一)22:30:32 ID:mWAduaN.
No.1056616
del
>>1056600
呃⋯⋯你剛剛搜尋完什麼東西才上島的?
方便請教一下嗎
ガメラ @ 広島派 + 全国制覇
19/12/17(二)02:03:40 ID:Eu2PJfeA
No.1056644
del
https://www.dcard.tw/f/whysoserious/p/228718330
淫火蟲的由來
2018年4月20日 00:04
無名
19/12/17(二)02:14:32 ID:qClNuF0o
No.1056646
del
>>1056537
這種記述內容沒有引用來源
一看就知是某人腦補
不必當真
無名
19/12/17(二)06:20:32 ID:8rryw6gs
No.1056653
del
>>1056646
某sg0?
無名
19/12/17(二)09:33:45 ID:31hiwxdw
No.1056658
del
>>1056576
WT的英美二戰車大半都nerf很大,別當真
特別是用17磅的載具,只有阿基里斯比較對得起br
而且現實不像WT玩戰車道拚刺刀
遠距離的穿深的差異會發揮很大影響
其他像炮煙太大影響第二發瞄準之類,這些因素遊戲也不會表現出來
無名
19/12/17(二)14:26:23 ID:cU.6o3cg
No.1056676
del
>>1056576
>>1056579
>>1056581
我這邊資料顯示76試裝雪曼一開始就是新型砲了(圖
只有彈頭還是3吋的
其它藥筒、砲管是新規
然後設法維持75砲的砲栓和砲座
所以俯角應該較不受影響
如此M4A3E4也不至於需大改砲塔
M51我不確定
但阿根廷這台印象砲塔只有2人
車長似要兼裝填或砲手
與其改砲塔還是改人比較快XD
戰時大改可以看看彗星
有新砲塔和新砲
只是77HV跟17pdr威力有差
無名
19/12/17(二)15:06:45 ID:U4hPkTuE
No.1056679
del
>>1056658
近年來因為遠距離交戰的平衡太難做,以及消費者方對於蹲點與靜態防禦的負面觀感
為了遊戲平衡性所以一直縮短交戰距離,近代遊戲都有這難題
甚至不只WoT與WT而已,在很多FPS類遊戲幾乎是流行
以前沒被這現象染指前的WT就常常全場爬到山頂然後隔座山超過一公里交戰
這些點後來都被封鎖了
19/12/17(二)15:18:13 ID:.i1xkync
No.1056680
del
>>1056679
我來了!
阿恰爬山頂後用17磅炮狙擊對面1800m出生點
至少四隻
阿恰因為難用所以被刻意降一階
但交換出來的優勢是會遇到的對手在17磅前都跟紙糊的一樣.
無名
19/12/17(二)15:40:51 ID:Uf0vKmJ6
No.1056683
del
>>1056658
>>1056679
講到這才想到,因為是玩WT後才接觸戰車的,有很多觀念被WT定住,現實二戰戰車的遠距交戰是在多遠啊,查了一下平均交戰距離是600~800m,但砲彈測試似乎都會看1km甚至1.5km的穿深
還是隨二戰演進,交戰距離其實越拉越長?像北非戰區1號反坦自走砲的紀錄是寫士兵對400m內APCR可以擊穿瑪爾蒂達2這點讚賞
之後東線戰區又寫虎1可在2km內擊穿T-34
雖然「砲彈擊穿與否」跟「開始朝敵方射擊的距離」是兩回事
但「開始朝敵方射擊的距離」是真的越拉越長,還是其實一直都沒變?
像WT玩comet 1時就很喜歡拿著APDS在1.5km外打人,這比現實的準太多啦
無名
19/12/17(二)16:06:29 ID:rVP4DW1s
No.1056684
del
>>1056683
受限於視野關係
戰車的有效射程不遠
又不可能像戰艦有恨天高般的艦僑
除非佔了高地優勢
不然交戰距離不長
RA裡的英國人就是狙啊
19/12/17(二)16:38:48 ID:.i1xkync
No.1056691
del
>>1056684
5100m 5100m !(敲碗)
無名
19/12/17(二)17:21:24 ID:.i1xkync
No.1056694
del
>>1056683
德軍因為有瞄準鏡優勢,可以在比較遠的距離取得較精確的射擊成績
您Comet 1的1.5km要是是在歷史/全真場自己解算取得的
那也的確實力不差啊
無名
19/12/17(二)17:27:17 ID:8KYusLvo
No.1056696
del
>>1056683
條件允許時 德側指揮可能嘗試長狙
但蘇側沒有硬體條件 嘗試結果也都不行
結果就是蘇聯方無意奉陪 長狙本來就困難 對手也不跟你玩
一個巴掌拍不響就少發生 變成德方伏擊成功才有的事
無名
19/12/17(二)18:29:32 ID:rVP4DW1s
No.1056700
del
>>1056696
雖然蘇聯的傾斜裝甲有優勢
但會大幅壓縮車體空間
加上蘇軍的裝甲為了適應極寒天候
使用的配方先天強度較低
加上砲塔使用鑄造方式
強度更比滾壓裝甲低....
無名
19/12/17(二)19:41:23 ID:gectMiTA
No.1056708
del
>>1056679
想到大學時拉了幾個同學連線玩三角洲部隊2,他們都在不滿那些披著吉利衣龜800M以外偷射的混蛋,就算對方首發沒命中,也還要靠經驗才能第一時間找到對方,然後靠拋射下雨或拿RPG對射才可能跟對方同歸於盡...
於是當CS出現後,他們就通通跳去打CS了,套句他們的話,CS中距離顯示的人都比三角洲近距離的人大,手殘才會來不及瞄。
無名
19/12/17(二)20:03:34 ID:Npn8weLk
No.1056710
del
>>1056676
76試裝雪曼上的那門就是3"砲,只是換了砲架而改了名叫76mm T1
而後來被採用的76mm M1則是把76mm T1輕量化後的成品
事實上舊砲塔直接放76mm T1也不是問題,而且亦成功放了上去
只是裝甲部隊因為在測試時覺得內部太擠而不收貨,所以負責開發的軍械局要想辦法把砲弄小或是弄個較大的砲塔
最終軍械局就搞出"較大的T23砲塔和較輕較小的76mm M1"的配合
而你會看到舊砲塔的M4在戰後直接塞76mm M1是因為造一堆新的砲塔給舊車不合戰後的環境
無名
19/12/17(二)20:18:28 ID:rVP4DW1s
No.1056711
del
>>1056710
不過實戰部隊也會把損壞車的76砲拆給
舊型車升級
理論上舊型裝75砲的M4能無通升級成76砲
只是會比較擠
那M3好像除了測試型
戰場上有M3中戰戰地魔改升成76砲的嗎?
無名
19/12/17(二)22:15:01 ID:Npn8weLk
No.1056720
del
>>1056711
事實上軍械局證實了舊砲塔放76砲可以運作才會交給裝甲部隊驗收
不過這是1942年8月的事,當時M4用75砲還是夠用所以裝甲部隊就沒理由收這台比較擠的東西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