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日本投降的原因無名20/11/20(五)16:53:23 ID:YbFh6nVINo.1094986del
http://mjibebook.com/MJIB/no8/HTML/assets/basic-html/page-17.html
我最近期中考上面是閱讀內容但我對內容很懷疑,是我們教授自己寫的,但感覺夾帶很多主觀想法,不知道大家對內容怎麼想。
無名20/11/20(五)18:31:19 ID:zJpVPIKINo.1094990del
波茲坦會議前,三巨頭都知道美國在搞原子彈 A-Bomb
(英國與美國合作會有耳聞,蘇聯則從友共人士那邊知道,阿拉莫試爆成功的隔天蘇聯就知道)
但在美國,A-Bomb真的是最高等級的機密,華府和軍方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

有興趣可以去翻"海森堡的戰爭"這本書
美國在掩飾、拉攏、救援原子彈開發工程真的是廢了很多心血
情報機關也在一直蒐集德國境內開發原子彈的進度
但無論保密多好,都瞞不過蘇聯和英國XD
無名20/11/20(五)23:04:33 ID:YbFh6nVINo.1095010del
無名20/11/20(五)23:57:00 ID:r0bYpoF2No.1095012del
>>1095010
我覺得這篇文章倒是沒啥問題

你不如談談哪邊怪怪的
ガメラ @ 福岡派 + 全国制覇20/11/21(六)01:14:11 ID:SiIKp30ENo.1095022del
>>1094990

Hm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tartling-discovery-shows-how-close-nazi-germany-was-to-a-nuclear-program

Startling Discovery Shows How Close Nazi Germany Really Was to a Nuclear Program

2019/05/02

"This highlights perhap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erman and American nuclear research programs. The German program was divided and competitive; wherea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General Leslie Groves, the American Manhattan Project was centralised and collaborative."

Germany wasn't on the verge of a nuclear weapon, or even salvaging its reputation as a leader in the physics community by making a nuclear power station.
It had nothing.
無名20/11/21(六)11:03:23 ID:SuPFkYqkNo.1095058del
>>1095012
光是蘇聯和英國對美國的核武計畫一無所知就很可疑了,而且蘇聯想打日本就打不會有沒有進兵滿州了理由。因為美英一直在催促蘇聯對日宣戰
無名20/11/21(六)11:47:05 ID:I3Fv8qoYNo.1095060del
>>1095058
>>光是蘇聯和英國對美國的核武計畫一無所知就很可疑了,而且蘇聯想打日本就打不會有沒有進兵滿州了理由。因為美英一直在催促蘇聯對日宣戰

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對核彈極其恐怖和緊張是二戰之後乃至冷戰才出現的認知,在核彈首次爆炸之前沒有多少人對核彈的破壞力有足夠的認識

這篇文章自身也自相矛盾:
>美國決策核心選擇首批核武攻擊目標的原則有四
>(一) 鑒於核彈從未在戰場運用過,會有何種戰果非常不確定

如果按他所說,連美國也對核彈的效果非常不確定,同時蘇聯對核武的間諜行動收效甚微,蘇聯更不可能一聽到美國搞出了核彈就如此緊張,除非史達林是穿越者
無名20/11/21(六)13:18:14 ID:I3Fv8qoYNo.1095064del
這裡也是一個自相矛盾之處:

>杜魯門在議程中親口洩露一句“已有新型超級武器”,等同招認美軍的核武已戰備化;面對面獲得第一手珍貴又及時的頂級戰略情報,史達林人還在波茨坦就迫不及待密電催促紅軍加快出兵整備。

史達林怎麼知道杜魯門沒有在說大話或者在騙他,他必然是有自己的情報證實杜魯門的話

那麼這就產生一個悖論,如果他有自己的情報,就不需要杜魯門告訴他他才知道,如果他沒有,他是三歲小孩嗎,杜魯門說什麼他就信什麼

而且“已有新型超級武器”=“已有核彈”=“核彈非常恐怖”這個推理鏈條完全不成立,完全是作者個人想象出來的,說是創作文也不為過
無名20/11/21(六)13:54:58 ID:ITz16hIoNo.1095066del
>>1095060
所謂的不確定效果
應該是不確定核爆對於人體有多大的影響
廣島長崎被丟核彈之後
一堆美軍去當地蒐集受傷人員狀況
這點也是有紀錄的吧?

>>1095064
官方人員在'正式場合'放話
(不一定是記者會 外交會晤當中的對話也算
基本上都是最後階段了

要是沒有seals去獵殺賓拉登
大概也沒人知道
美軍有特殊型號的黑鷹直升機吧?
(是說那台的真正構型真的公布了嗎?
無名20/11/21(六)13:57:24 ID:zOwdK8IMNo.1095067del
盟友都倒
本土也沒資源
下一個核子彈給你砸在東京看你天皇哪裡躲
無名20/11/21(六)13:59:07 ID:I41Ls0s6No.1095068del
其實蘇聯只知道美國核彈測試成功,卻無法知道細節,因為身在美國的友蘇科學家也不知道軍方會怎樣做

量產多少、威力多大、如何投射、目標是誰、會不會使用?
這些事情蘇聯都沒底,蘇聯只知道美國核彈成功了,那時只剩日本沒投降,那目標就很明確了

當第二顆原子彈下去時,蘇聯是真的嚇一跳,認為美軍背後一定還有很多顆,這也是停戰後恐怖平衡的關鍵

可實際上,美軍要在製造出下一顆至少要好幾個月以後,要到1946年才能達到一個月一顆以上的量產速度
無名20/11/21(六)14:08:23 ID:I41Ls0s6No.1095069del
在1945年七月時,世界上大多數核能專家對核子彈的想像都是超大型反應堆,
大多數國家最多想像的到就是作為超大型地雷或是髒彈而已

阿拉莫核試成功是大家預期的結果
但是能用飛機丟下兩顆原子彈(這兩顆還不同形式)才具有真正的戰略威嚇意義
隱性唯依控20/11/21(六)14:19:50 ID:ffC3jLy6No.1095070del
>>1095069
那是不是十字路口行動之後才知道殘留放射線對人體有嚴重危害?
無名20/11/21(六)14:46:05 ID:I41Ls0s6No.1095071del
>>1095070
十字路口實驗是發現輻射會隨水殘留問題
阿拉莫、廣島長崎都知道爆炸的熱氣會把輻射塵往平流層帶,所以輻射很快就消散了

十字路口發生的水下爆炸讓大部分輻射殘留在水中,不隨空氣飄散,才讓人發現這個棘手的問題
而且隨著核能研究,這類輻射造成的死傷越來越多,才讓一般人瞭解輻射的危險性

別的不說,居禮夫人研究用的筆記到現在120年了還在發散輻射,而且會持續1500年,但在那時沒人知道這東西會這麼麻煩。
無名20/11/22(日)00:00:49 ID:keUKnd8oNo.1095142del
>>1095071
那本筆記在這之前會先消滅吧....
無名20/11/22(日)00:57:42 ID:Y6mED75kNo.1095144del
>>1095142
消息是諾貝爾基金會貼的,他們應該是有能力善加保存讓它荼毒周圍環境1500年… :p
https://twitter.com/NobelPrize/status/1325155064302854149
無名20/11/22(日)11:30:08 ID:CANquZvQNo.1095168del
>>1095144
如果有管理好的話
就是只荼毒周圍1M環境一千五百年吧?(低度輻射核廢料防護)
無名20/11/22(日)14:02:19 ID:adQ5wKncNo.1095175del
>>1095168
重點是濃度

打個比方,居禮筆記就像空氣中的霧霾
空炸核彈就像站在煙囪旁
而水下核彈的效果就像把你丟進焚化爐渣裡那樣
無名20/11/22(日)18:47:43 ID:oXz572NMNo.1095189del
>>1095068
第三顆原子彈最後的零件8月13號就能從洛斯阿拉莫斯出發 一週後丟在日本上
是杜魯門下令只有他才能決定要不要丟
無名20/11/23(一)11:21:29 ID:vARKEVAQNo.1095221del
>>1095066
不確定效果是直接對爆炸威力的預估

當時大部分美國以外的軍人和政治人物只當是超大號的炸彈(十個1000磅的轟炸炸彈捆在一起爆),未必會想像到一個炸彈能把大半個城市摧毀

核彈的爆炸是顛覆傳統武器殺傷上限的認知
這還沒知道輻射帶來的問題
無名20/11/23(一)13:00:49 ID:2xRuYLAENo.1095227del
>>1095221
這就是我在前面說的意思
就算史達林相信杜魯門說的是真的、也知道他說的是核彈,以當時的認知來說也不過是美國多了一種特別大的炸彈,不可能因為這個情報臨時改變戰略部署
無名20/11/23(一)14:34:36 ID:aTFzE0loNo.1095232del
>>1095221
>>1095227

費曼的書裡面就提到了他在Los Alamos為曼哈頓計畫工作的時候的室友就是個蘇聯間諜,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蘇聯能夠在戰後幾年就把核彈生出來靠得基本上也是間諜

蘇聯高層以為這核彈只是幾十個一千磅炸藥捆在一起這種說法比蘇聯高層完全了解核彈的威力的說法還要可笑
無名20/11/23(一)14:40:55 ID:aTFzE0loNo.1095233del
無名20/11/23(一)15:35:51 ID:2l3UkDfcNo.1095234del
>>1095232
廣島小男孩的當量是15kT; 換句話說是33百萬磅TNT,即是說那是33000個一千磅炸彈捆在一起……
也可以換算成6875架B-17同時投彈的威力。
順帶一提美國共生產了12731架B-17。
無名20/11/23(一)17:14:07 ID:2xRuYLAENo.1095241del
>>1095232
你沒看懂,這篇文章的論點是蘇聯的核武間諜做得特別爛,直到杜魯門說史達林才發現美國有核彈
無名20/11/24(二)03:07:20 ID:L.lHcuKENo.1095277del
>>1095232
>蘇聯高層以為這核彈只是幾十個一千磅炸藥捆在一起這種說法比蘇聯高層完全了解核彈的威力的說法還要可笑

不怪蘇聯,連德國的海森堡算出來的核彈當量都沒麼大
除了海森堡自己計算錯誤外,還有當時蘇聯、德國都無法做出高純度的石墨做減速劑有關
在海森堡的計算中核彈非常大一個,而且雖有蘊含無限能量但低估其鍊式反應所能提供的瞬間能量就像超大綑炸藥一樣,還會燃燒不完全 = 有大量鈾沒有反應
(石墨可當減速劑、但不純的石墨卻是加速劑,車諾比那時反應爐失控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作為緊急控制的減速棒前端石墨不純,一插入反而加速反應爐反應)

當美國在廣島投下核彈時,被美國人軟禁的海森堡還從報紙上推敲得出美國人在騙人,其實只是超大顆超級炸彈的結論
(美國人一直在監聽軟禁時的海森堡,目的就是繼續探德國核能研究的底)
隨著第二顆核彈和更多的技術敘述出來,海森堡才承認美國人真的做出了核彈
雖然隨後有著和幾位德國科學對記者共同聲明"德國科學家不是做不出核彈,只是不願意將核能用在武器上,才不願往這方面研究"的公關說法
可他老人家連拿反應爐當髒彈的提案都有紀錄呢~~

另一方面
這事真不能怪德國科學家,因為核能研究算是納粹蠻重視的秘密武器項目,靠著這項目可以從前線拯救回許多科學界的人才
隨著德國戰事越來越不利,納粹上頭逼得越來越緊,就逼得海森堡必須提出可行的武器化方案,才能繼續維持研究經費和保護

所以這事告訴我們,不要小看材料科學
沒有那個底子,就算理論走在前頭啥還是造不出來(例如那個晶片....)
德國為什麼要用很難提煉的重水當減速劑?因為造不出高純度的石墨
而重水減速性能不好,所以到終戰前連可控制的核能自維持反應堆都做不出來
反觀美國在費米領導下,1942年利用石墨磚做出第一個可控制反應堆,這才說動美國政府和軍方投入經費將核能武器化
你看德國和日本在戰後在材料科學上面花了多大心力,就是因為在二戰時吃了英美這方面的虧
無名20/11/24(二)22:11:14 ID:HPhxnEa.No.1095348del
>>1095277
可惜 德國根本就沒想把核彈做出來過
https://youtu.be/lM0JqoNV18A?t=2475
無名20/11/25(三)08:28:58 ID:cD.dVxOMNo.1095369del
>>1095348
我內文就説了
那是海森堡博士在美國投下原子彈的說法,大家也“欣然接受”,
歐戰都停戰了,學界過去風風雨雨都不多提

在1945年8月6日以前,這可憐的老人家還依然認為他的計算是對的
殊不知大洋另一端的美國早在1942年就弄出反應堆
而且美國政府和軍方投入九千萬美元用以建設曼哈頓計畫
為了更有效的分離鈾235,美國政府財政部還出借儲備的銀條,因為銀的導電性更好

納粹不是不想做核彈,而是做不出來
無名20/11/25(三)22:03:19 ID:tdzuekj6No.1095411del
>>1095369

感謝你的分析與觀點
ガメラ @ 福岡派 + 全国制覇20/11/26(四)21:39:51 ID:gw2Bq3L.No.1095467del
https://mainichi.jp/english/articles/20201125/p2a/00m/0in/015000c

What was Japan's plan to win WWII after attacking Pearl Harbor?

2020/11/25

In an outline referring to conflict with the U.S. and other powers that roughly translates to "Plan concerning moves to encourage an end (of conflict)," they say Japan would first work with the Axis powers of Germany and Italy to force the U.K. to surrender.
It then says it would make the U.S. lose interest in continuing to fight the war.
無名20/11/27(五)01:47:45 ID:u6OLSJo.No.1095475del
>>1095067
盟軍轟炸一直都是有意避開天皇,在日本待過的美軍顧問主張必須讓天皇活著以戰後談判以及防止天皇戰死後日本軍方發動全國玉碎
無名20/11/27(五)02:09:32 ID:9Ov7wwZINo.1095476del
真要針對天皇的話,原子彈的目標會是古都京都機
那裡才是天皇象徵之地

美國是不刻意直接瞄準皇居,但轟炸東京時大火也燒毀大部份的宮城
ガメラ @ 福岡派 + 全国制覇20/11/28(六)23:13:28 ID:RAgbrj2YNo.1095614del
>>1095476

http://blog.nuclearsecrecy.com/2014/08/08/kyoto-misconception/

The Kyoto misconception

2014/08/08

Which brings us, at last, to what interests me the most here.
I am not so interested in why Stimson spared Kyoto, or how scholars have interpreted that.
What I am interested in is this: Stimson’s attempt to keep Kyoto off the target list for the atomic bomb went to the very top.
The list of targets was not finalized until July 25th, 1945, when Stimson and Truman were both at the Potsdam Conference.
There, Stimson told Truman for a final time why Kyoto had to be kept off.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