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無題無名21/07/04(日)13:23:27 ID:UqzDZOD6No.1114020del
而在美國這邊,對拉姆斯菲爾德的嘲諷主要集中在他的軍事改革,尤其是第二任國防部長時期推動的拉姆斯菲爾德軍事改革。

畢竟這次軍事改革讓美國放棄了一系列原本已經接近完成的性能先進而強大的新式武器,轉而企圖用打擊能力取代常規作戰能力,耗費钜資發展了一系列甚至都談不上華而不實,應該叫既不華麗也不實在的武器裝備,結果今天實際上仍然主要依靠上一個時代的軍事力量,而拉姆斯菲爾德主導發展的一系列軍力完全成為雞肋。

不過說句公道話,拉姆斯菲爾德軍改並沒有人們現在批評的那麼不堪。而且,有很多事情,比如停產F-22的“罪過”,其實也還真不能算在這位老兄頭上。

要看清拉姆斯菲爾德軍改,我們還是得先排除掉美國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錯誤和因經費、技術限制打的“回票”,回顧一下,拉姆斯菲爾德軍改的“初心”。

關於拉姆斯菲爾德的前後兩次國防部長任內到底幹了什麼,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晨楓老師昨天發表了文章《拉姆斯菲爾德改革了美軍,但也拖垮了美軍》,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這裡就不再多說。

其實通過他推動的這些項目,我們可以發現拉姆斯菲爾德軍改的真正內在邏輯。

這就是“火力至上”和“非對稱打擊”。

在拉姆斯菲爾德看來,未來戰爭的理想狀態是,美國總統按下電鈕發射導彈,事情就解決了,至少是大事就算解決了,後面只需要一些靈活的輕裝部隊去完成佔領任務即可。

其實,就是按照核戰爭的邏輯去打常規戰爭。

這並不難理解。上世紀70-80年代,站在大規模精確打擊時代的門檻上,美國和蘇聯都有一批軍事理論家指出,大規模精確打擊作戰的實戰效能已經達到了冷戰時期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同等水準,甚至超過戰術核武器。

而這個時代的精確打擊武器,主要就是各種巡航導彈和飛機發射的精確制導彈藥,都屬於那種可以快速跨越千山萬水,突破敵人重重防禦,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東西。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還記得之前列車長和一位設計兵棋的朋友談《近距離作戰》的節目,當時我們提到過一個事兒,就是按照美國陸軍的作戰理論,“近距離作戰”至今仍是美國陸軍理論中的“決戰”階段,也就是說,按照這個理論,遠程精確打擊不論如何只是削弱敵軍作戰能力的手段,最後雙方還是要進入近距離作戰階段,靠步槍、坦克炮、反坦克導彈,乃至手榴彈和刺刀來最後決出勝負。

但是在拉姆斯菲爾德看來,隨著大規模精確打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資訊化技術的全面進步,從邏輯上講,當這兩種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近距離作戰”可能就不再是“決戰”階段,這不再是一個能決定勝負的階段,而只是一個“肅清掃蕩”的收尾行動。

https://www.guancha.cn/XiYaZhou/2021_07_04_596916_s.shtml
無名21/07/04(日)13:25:07 ID:UqzDZOD6No.1114021del
在冷戰結束後,因為蘇聯的繼承者在相關領域發展的停滯,這樣一個邏輯基礎得到了加強,它不再單純是一個邏輯上的可能性,而是一種真的有可能成為現實的東西。而拉姆斯菲爾德軍改,就是要把這種邏輯上可能的情況真正實現,由此實現與對手拉開根本性的差距,而且這還是一種“永久性”的優勢,美軍就不會再因為對手在當時已有的武器裝備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而失去優勢。

所以,我們應該看到,拉姆斯菲爾德所“砍掉”的項目,大多也就是這種“在已有武器裝備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的東西,不論是十字軍自行火炮、科曼奇直升機,還是CG-21巡洋艦,這些都是在冷戰時期“鬥獸棋”思維中的產品。而今天被廣為詬病的“拉姆斯菲爾德無用的玩具”,比如“斯特瑞克”旅、LCS瀕海戰鬥艦,其實都只是這一波軍改設想中,本來就要弱化的東西。在拉姆斯菲爾德的設想中,就是通過削弱這些方面,來換取增強他真正在意並極力要求增強的方面。

按照拉姆斯菲爾德的設想,裝備斯特瑞克旅——當然這裡應該說是在斯特瑞克之後真正要裝備的FCS未來戰鬥車族了——和瀕海戰鬥艦,砍掉一系列冷戰遺物,省下大量經費之後,美軍將會真正增強的,一個是資訊化網路系統,這個系統要強化到一個讓指揮官擁有近乎於“全知全能”的“上帝”般的視角,能夠近乎即時對戰場上事無巨細的情況做出反應;另一個則是全面強化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在拉姆斯菲爾德的設想中,通過F-22戰鬥機,美軍可以獲得絕對的空中優勢,然後大量的F-35打擊戰鬥機能夠以近乎於零的損失率,高效精確地將各種制導彈藥投射到敵人頭上,而針對敵方深遠後方的目標,那當然又有B-2去消滅。

而陸軍的作戰主力,其實是取代了現有野戰炮兵的“網火”導彈,在40-120公里範圍內,這種導彈可以直接擊毀任何敵方地面目標,不論是坦克、步兵戰車,據點、指揮部,只要它被裝備了“陸地勇士”系統的美軍步兵標示出來,馬上就會有一發“網火”導彈飛馳而來將其摧毀。

如果敵人擁有了強大的防空體系,有一些目標讓F-35和B-2都難以突防,那麼美軍又可以用陸軍的戰術導彈和新一代空射巡航導彈來突防摧毀。在拉姆斯菲爾德時期的設想中,美軍是要發展陸基、海基和空射的高超聲速導彈來徹底實現這個目標的。

擁有了一個如此強大、靈活的遠端打擊系統為後盾,美軍地面部隊實現輕裝化、特種部隊化才是有意義的,美國海軍放棄CG-21發展瀕海戰鬥艦才是有價值的,美國空軍全面放棄三代機才是有可能的。

於是問題來了,不搞CG-21,換了瀕海戰鬥艦之後……省下來的錢卻沒有用來開發“快鷹”導彈,而是去造了更多的瀕海戰鬥艦……最後……然而……

倒楣就倒楣在,拉姆斯菲爾德太有能力了,他完全壓服了美軍內的保守聲音,那些對於拉姆斯菲爾德軍改不放心,認為他的設想過於超前的美軍高級官員基本都被老拉掃地出門,或者被迫改變觀點,他的方案成了美軍未來毫無爭議的前進方向。

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那些“保守派”對於拉姆斯菲爾德軍改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網路通信技術不論是通信容量還是可靠性,都遠遠達不到設計目標,而高超聲速導彈也還需要巨大的資金和力量投入才能進入實用化階段,而諸如電磁炮這類更具革命性的武器,別說是當時,直到今天也都還沒有實用化的條件。所謂領先時代一步是天才,領先兩步那就是……拉姆斯菲爾德了嘛。

所以經過十年的發展,這些旨在大幅度提高美軍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關鍵裝備,沒有一個得到實現,而以當時技術發展的新一代戰術互聯網,也在掙紮十年後宣告失敗,需要用全新技術另起爐灶。

而另一方面,拉姆斯菲爾德軍改中被“犧牲”的部分,倒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畢竟這還能省錢呢,技術難度相對小,國會也願意批是不是?

更要命的是,這種趨勢形成之後,拉姆斯菲爾德之後歷任美國國防部長又進一步主動加劇了這種“自毀長城”式的反向發展。

這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取消了F-22的後續生產和發展計畫和大規模推廣“斯特瑞克”旅。

畢竟,拉姆斯菲爾德軍改的大前提就是世界上不會再有一個像蘇聯那樣在各個領域都能和美國掰手腕的強大對手了嘛,所以這些決策雖然不是拉姆斯菲爾德直接做的,但也確實都是其政策的邏輯延續。
無名21/07/04(日)13:26:35 ID:UqzDZOD6No.1114022del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當美國再次面對一個“對等對手”的時候,拉姆斯菲爾德軍改的大前提不存在了——而且新對手也很清楚地認識到,拉姆斯菲爾德軍改的大方向,其實是沒有錯的,只是美國自己在執行上出了問題。

因此,這個新對手的發展邏輯有兩點調整,第一,這個新對手並不追求“永久性”優勢這類虛無縹緲的目標,在他們的邏輯當中,“強敵”是永遠不會比自己落後的——至少不會落後太多……

這也情有可原,畢竟這個新對手有著因為技術上落後而從天朝上國被打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慘痛歷史嘛。

所以,這個新對手的邏輯中不會出現“近距離作戰”退出“決戰”階段的概念存在,即使是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再怎麼進步,面對強敵仍然必須準備拼到用刺刀決勝的階段。

第二,這個新對手的發展重點牢牢釘在遠端精確打擊和網路化上,這很容易理解,既然這是未來的方向,那麼自然就應該優先發展增量,而不是先考慮怎麼“去存量”,這是任何一個銷售經理都會告訴你的道理。

十年後的今天,太平洋兩岸盤點自己過去十年基於類似的對新軍事變革方向認識而做出的變革時,誰更勝一籌,其實已經沒有爭議了。問題只在於未來十年,美國能否走出這場雖然以拉姆斯菲爾德的名字命名,卻完全不是按照當初老拉設想進行的軍改的泥潭,而美國的對手又如何進一步加強已有的優勢,並進一步彌補自己的短板的問題了。

---

英國海軍對戰列艦和航母的看法恰和拉姆斯菲爾德有一個對比。

皇家海軍不是沒有認識到航空母艦的潛力,但他們認為航母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戰列艦的主力地位,又在多久以後才能夠實現,在當時是沒有戰爭實踐的支持,所以是完全無法保證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將軍費同時投入這兩個方面,那麼假使證明了航母的戰鬥力,只要投入資源加速追趕,還有希望能趕上潮流;而假如一開始就激進的將所有資源投入到航母,一旦實踐證明了航母無法挑大樑,或者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挑大樑,而戰列艦也荒廢了,在主力艦上斷了檔的皇家海軍就將失去一切。
無名21/07/04(日)15:25:30 ID:hpG5q0fkNo.1114033del
又是PO地攤文??
無名21/07/09(五)13:36:25 ID:E0u15C9UNo.1114316del
>>1114022
說起來我就記得一件事
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找到原文

當初他對海珊談話時說伊拉克的領土糾紛老美不會管

海珊就快樂的去打克威特然後被揍回家

跟著記者會上他被質問
這老小子就輕描淡寫的說"我以為他指的是和伊朗的領土糾紛"
無名21/07/09(五)16:03:56 ID:AC3E1sucNo.1114330del
>>1114316
1983年Rumsfeld被雷根派去中東特使時會跟海珊談到的也只會是兩伊戰爭吧?可能要看2011的回憶錄內文有無提到。
無名21/07/10(六)06:16:59 ID:8yqFpE4wNo.1114364del
>>1114316
不是他
但是伊拉克打科威特之前的確問過美國的意見(當然要問),美國沒有明確反對
不然他怎麼敢打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