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無題無名21/08/16(一)00:25:44 ID:bgX1qsGoNo.1117871del
日本為什麼那麼喜歡偷襲?雖說不宣而戰跟偷襲不完全是一回事,非常幸運的是,高橋昌明教授還真就在他的書裡專門介紹過這項“祖傳手藝”的成因。

那是1889年,日本參謀本部決定編纂一部《日本戰史》,主持工作的是當時的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怎麼起了這麼個名字)。編纂工作一共持續到1924年,出版了關原役、桶狹間役、長篠役、小牧役、姊川役、三方原役、大阪役、山崎役、朝鮮役等等共計13卷日本戰國前後的戰史。這種題材在當時非常新穎,也對日本軍人及全體國民的史觀產生了非常深遠的錯誤影響。

在《日本戰史》中相當於主編工作的人名叫橫井忠直,他參與了從《關原役》到《山崎役》的12卷戰史的編修工作。此人早年在漢學塾讀過書,有濃厚且不合時宜的“儒士”氣息,曾有過這樣的爆論:“國民與君主的關係,就如同兒子與父親的關係。現在的學者將國恥如實的記錄下來,就如同兒子到處宣傳父親的惡行,是罪大惡極!”由這樣的人負責的書籍會變成什麼樣便可想而知了吧。

《日本戰史》日本戰史的“本編”部分按時間順序敘述了戰局的推移;“文書編”列舉了戰役相關的史料;“補傳”收集了相關將士的言行及“烈婦”、“忠僕”的事蹟;還製作了附表、附圖。書中原本還有對通說的批判,但在1899年川上操六去世後,編纂工作的主持便由大島健一接手,他否定了批判性研究,使《戰史》的史觀往更加奇怪的方向一去不復返。

親自調查過《日本戰史》編纂過程的高橋昌明教授還舉出了德國的毛奇為例,他在編纂時就下令“不能損害我軍英雄的名譽”,因此他的普法戰史也有許多錯誤和隱瞞。

高橋昌明還指出:“戰爭本就是動態多變的連續,要客觀地記錄戰爭本就是困難的,更不要指望當時的史料會記錄將士的心理狀態了。”他還舉出了淺野祐吾的評價——“這是處於歷史事實和文學虛構交接處的研究難點。撰寫戰史常常會被文學的虛構性所誘惑,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是相當危險的思想活動。”

果不其然,川上操六在其中寫到:“我們要做一本兵學書,但收集了很多史料卻沒有一條能派上用場的。因此這些史料對於編修一部事無巨細、詳細完整的戰史是沒有用的。”
無名21/08/16(一)00:26:18 ID:bgX1qsGoNo.1117872del
高橋昌明分析道,這話的言下之意就是:“對於那些史料裡沒有的東西,我們就通過腦補予以填充了。”“如親眼見過一般撒謊”“由於無法通過史料獲得正確和詳細的戰鬥資料,《日本戰史》就通過江戶時代那些以娛樂為目的的軍記物語等作品作為補充,勉強的寫成了架空的戰史,結果扭曲了國民的歷史觀,成了很大的問題。”“它其實就是一部在裝備上帶有古風的、以明治陸軍的戰術眼光和軍事知識類推出來的架空戰史,這與日本戰國時代的情況完全不同。”

高橋昌明指出了《日本戰史》對日本產生了非常重大的誤導。例如“長篠之戰中織田用鐵炮三段擊將武田騎兵打得粉身碎骨“這種被選入教科書的新戰術和錯誤的歷史常識,就是由《日本戰史·長篠役》創造出來的。熱衷於宣傳“關原之戰時小早川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叛變,直到德川家康開槍才下定決心”的《日本戰史·關原役》也被證明是偽說,實際上小早川從開戰時就已倒戈。而且《日本戰史·關原役》的佈陣圖與以前所有合戰圖都不像,大概是他們自己編的。

更加關鍵的是,正是這本書大肆宣揚了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採用了奇襲!而實際上織田信長是正面發起攻擊將今川義元擊殺。但這對日本軍人造成的誤導已經無法挽回。高橋昌明舉例說,主張偷襲的三本五十六曾在信中說:“被逼實施桶狹間、鵯越、川中島的做法”很明顯就是受到了日本戰史的錯誤影響。

眾所周知,帝國陸海軍經常發動偷襲,但因為實際上並不符合戰鬥常理,基本都被擅長收集情報、偵察敵情和防禦的美軍提前發覺,導致慘敗。

高橋昌明教授的上述言論雖說有些“反戰敗”的意味,但就描述的情況而言卻是實情。事實上這種“祖傳手藝”並不是真正的祖傳,而是日本軍方為了宣傳需要,刻意扭曲了歷史編造出來的。日軍對這種錯誤的“教科書”進行了死板教條的刻意“模仿”,於是就產生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後果。

實際上日本戰國的戰爭根本不是這樣,但由於日本戰史非常有名,即便是以上謠言已經被辟光的今天,仍有許多日本學者在採信日本戰史的其它觀點,它與日本近代許多臨時被發明的“日本國民性”共同形成了日本人對自身的刻板印象。

本文洗稿自高橋昌明的《日本武士史》。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