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無題無名23/09/26(二)15:54:08 ID:ul6yN7p6No.1202428del
繼美國海軍、空軍以及陸戰隊相繼提出在亞太地區部署各種優勢兵力的構想後,美國陸軍也提出在太平洋戰區部署更多戰車的想法,以反制中國威脅。美國軍事新聞網《權威戰士》(Warrior Maven),本月22日以「美軍在太平洋戰區部署更多戰車以反制中國」為題報導指,若戰車更容易部署與運輸,在多種戰術場景中,戰車在太平洋的戰鬥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篇文章舉例,一旦台海有事,可能需要一支大規模的美、日、韓聯合陸軍來保衛台灣。即使先進的海上、空中和水下力量,可能成功贏得一場戰鬥,但複雜的地形仍然需要由地面部隊「守衛」。

文章內容提及,70噸級的美軍M1「艾布蘭」主戰車(MBT),乍看似乎不適合太平洋戰區,因為太平洋戰區在機動性、遠征作戰、動員和部署方面,皆面臨著已知的諸多挑戰。然而,針對太平洋地區密切相關的幾個關鍵變數,進行更廣泛的研究後發現,向該地區增加主戰車可能並非不明智,而是對於「確保亞太地區的長期穩定至關重要」。

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佛林上將(Charles Flynn),日前在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一場座談會中說:「我認為,為了在受限制地形中作戰,需要全套的聯合兵種進行地面機動。在太平洋地區的美軍戰車和裝甲戰力,對於在受限地形中開展行動絕對有必要。」

文章提到,美國陸軍戰車「減重」後更容易部署,能夠跨海運輸重裝甲裝備的艦艇規模也迅速擴大。「艾布蘭」主戰車的重量正在減輕,這一趨勢與聯合遠征運輸能力的迅速提升相匹配,「艾布蘭」主戰車的構改型M1E3比現有的M1A2更輕、更快、更省油。

除此之外,五角大廈近年來一直研發在海上和兩棲作戰環境中,使用新型高科技武器與平台的運輸方法。例如,美國海軍新型「艦岸運輸艇」(SSC),可以將「艾布蘭」主戰車運送到海岸,進行兩棲攻擊或地面增援。同時,美國海軍不斷擴大的遠征快速運輸艦隊,也大幅提高聯合部隊根據需要,跨海向島嶼和瀕海地區運輸和部署主戰車的能力。

美國海軍遠征快速運輸船的艦隊規模,近年來正迅速擴大,每艘船可運輸600噸貨物。這意味著一艘美國海軍運輸艦,可將5至6輛主戰車運至另一個作戰地點。

美國陸軍也繼續於夏威夷、沖繩和東京等地使用大量戰車運輸艦,近期即藉此能量,為美、澳大規模「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演習運送主戰車。

通用動力在2022年曾經展示過M1 AbramsX的概念車,配備了擁有自動填彈機的XM-360 120mm主炮,車頂改成擁有XM914 30mm鍊炮的遙控武器站,能夠更有效對付無人機與配備反戰車武器的敵人。除此之外,還加裝了主動防禦系統跟2具360度的多功能感應器,大幅加強戰場感知能力。另外還把重量減輕到60公噸,並採用了油電混和動力,讓耗油量只有原來的一半。

不過M1E3究竟會採用多少AbramsX的技術,現階段還是不明的。
無名23/09/26(二)16:47:25 ID:LtgDkVm6No.1202433del
>>1202428
為什麼美國死都不肯打造全新的M1車身?
理由總不可能是環保
還是那些都是黑科技 造不出來了吧?

該不會是覺得坦克大決戰不可能出現
所以才都用除舊布新的方式來重製?
無名23/09/26(二)16:49:42 ID:rhB8TpNgNo.1202434del
>>1202433
本來就不可能再出現坦克大決戰,現在主力戰車都是當移動支援砲台在使用,地面戰主力因為科技進步反而又轉向步兵為主。
無名23/09/26(二)16:52:16 ID:rhB8TpNgNo.1202435del
當然,若是像台灣這種守勢軍隊,主力戰車重一點是沒差,反正不需要長程投射,就跟以色列國防軍的思維一樣,所以舊版M1A2簡單改一改就足夠台灣使用。
無名23/09/26(二)17:17:30 ID:F8dQ8XwkNo.1202436del
作戰需求不同了,當初M1的目標是接班巴頓、對抗T-72
現在蘇聯已經完蛋,戰略需求變成輾壓對手,避免獨裁者打爛仗
東方威權的想法也變了很多,從追求插遍紅旗變成和稀泥,即使俄烏沒打贏只要拖對方下水的話老百姓也能接受戰爭結果
為了讓獨裁者內部崩潰還得擺出一面倒的牌面,唉站對隊太苦了
無名23/09/26(二)17:46:55 ID:ul6yN7p6No.1202437del
>>1202433
戰略影響戰術,戰術影響裝備。
基本上,未來西太平洋的軍事衝突中,扣掉朝鮮半島,有可能發生地面戰的潛在區域,而且是美國會直接介入的,主要也就只有台灣這個面積夠大的大島。

就連烏克蘭都打不太起來坦克大戰了,戰車跟裝甲車變成單純是在衝防線用而已。西太平洋這種環境就更不可能發生坦克大決戰,所以主力戰車雖然不可或缺,但也沒有重要到需要從頭開發一部新戰車來因應,尤其是在主力戰車變成只需要重點佈署,需求量大幅下降的狀況下。
無名23/09/26(二)18:34:07 ID:f3huHhhANo.1202440del
>>1202433
美國陸軍有個討厭的點,他們講的噸一般是短噸,不是公噸
M1車體本身沒甚麼問題,引擎到是可以換掉
AbramsX減重到60公噸,只比M1SEPv3減少10短噸(6~8公噸)左右,只是保守的改法,
M1E3的想法"可能"更激進,想要減重超過10短噸噸目標甚至減到50公噸(60短噸)
目前推測他的砲塔會是新設計的砲塔,但是差異會多大就不曉得了
無名23/09/26(二)18:35:40 ID:f3huHhhANo.1202441del
>>1202437
所以四等人陸戰隊把戰車營都裁掉了
有需要到戰車時要叫陸軍支援
無名23/09/26(二)21:24:08 ID:Zvbf2zjsNo.1202444del
克宮談向烏克蘭供應艾布拉姆斯坦克:它們也將燃燒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926/1053651569.html

有啥了不起的,向烏克蘭供應的海馬斯火箭彈,暴風影飛彈,神箭彈這些也全部會燃燒啊。XD
無名23/09/27(三)07:41:20 ID:R5UZT926No.1202463del
>>1202436
>>1202434
不對吧
真的沒人要玩裝甲車決戰
那美軍開發無人戰車做什麼?
準備賣給玩家當遙控車嗎?
https://technews.tw/2023/09/26/us-armys-cohse-4-teams-to-build-rcv-prototypes/
為了替換美軍從 1980 年代開始服役,迄今已達 40 年的 M1 艾布蘭戰車(Abrams)、M2 布萊德利(Bradly)步兵戰鬥車、史崔克裝甲車(Stryker)和 M113 裝甲運兵車,美軍公布了「下一代戰鬥車輛」(Next Generation Combat Vehicle,NGCV)計畫,以全新的設計取代現役裝甲車隊。


然後我問題是M1A系列車體
應該大多數人都看過DISCOVERY的介紹M1系列車身
都是靠庫存來除鏽之後重新組裝的
其他歐陸主要的戰車
似乎沒有向美軍這樣喜歡用'二手車體'的習慣?
無名23/09/27(三)13:55:29 ID:II3dnn0YNo.1202473del
>>1202463
美軍還在研究要如何搭配無人裝甲車輛的編制與戰術應用
現時點出線的無人裝甲車都只能算是研究發展平台

因為其他國家當初造主戰車沒像美國造那多台,只要金屬強度通過測試沒必要持續製造,
等哪天封存的用快用完,他們就會想辦法看是要重新製造或開發新的,而且封存哪能算"二手"
我上面有說了,M1的車體發展成熟,車體本身沒有甚麼問題,要換掉你還有後勤考量
無名23/09/27(三)14:28:03 ID:lRGU69gENo.1202475del
>>1202463
現在研發裝甲車又不是給你玩坦克大決戰的
無名23/09/27(三)19:01:12 ID:WYq.mGocNo.1202481del
衛星通訊社記者,將會告訴各位俄羅斯將如何對付M1坦克,在俄羅斯遠勝北約坦克的各式裝甲武力與強大反坦兵器下,M1的下場將跟爆二將沒有兩樣。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927/1053672773.html
無名23/09/27(三)19:40:59 ID:z1lSqzcMNo.1202484del
現代主戰都不喜歡掛備彈(避免誘爆),作戰時間變得非常的短
進攻方的戰術往往是,先靠炮火準備來迫退敵人的反甲防線,再讓裝甲兵前進衝陣,迅速打光彈藥並撤退,換摩步來填戰線
防守方的戰術則是在彈性防禦時呼叫支援,讓裝甲兵頂著炮火進行局部反攻,在攻方的填線隊陣腳未穩的空隙擊潰他們
兩邊都沒有打坦克戰的打算,坦克的數量與反應速度更重要,要是任何一方能夠擠出第二批甚至第三批裝甲兵的話都能打亂對方的部署
國軍之前白菜價收購M60的策略就很好,備車夠多的話甚至可以放著不修,雙拳難敵四手,一直輪替接戰下來敵人還真的拿你沒辦法
無名23/09/28(四)11:36:29 ID:bMez8iGMNo.1202512del
>>1202484
不是不喜歡掛備彈,而是備彈艙要設計與成員艙有防爆區隔。
台灣目前的CM11跟M60A3都沒有獨立彈艙,所以被打中後一定會殉爆,至於升級改裝,M60A3的砲塔還有改造空間,而CM11因為用的是M48砲塔所以無法改裝,這也是為什麼國軍會選擇留下M60A3讓CM11淘汰。
無名23/09/28(四)12:32:36 ID:xe5wlMIANo.1202519del
>>1202484
現在主戰車所有成員和彈藥艙完全區格的只有M1
不過因為手動裝填彈藥擺放甜蜜點的問題,美軍戰車教範是單次接敵5~7發就要脫離
然後讓組員調整後再重新接處
無名23/09/28(四)13:38:09 ID:dAuJtg5ANo.1202524del
>>1202512
105砲彈藥是金屬藥筒大概會比較好一點
土耳其M60T深度改造也沒辦法讓砲彈都塞砲塔後艙的樣子
120主砲又用可燃藥筒
在敘利亞就被打到燒起來
之後直接設計新砲塔了
https://youtu.be/yW_Do0fLn7M?si=_EyYnZ6j23IujxlJ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