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723220283611.png-(1023 KB, 709x1004)
1023 KB
二戰前即開始普及的防禦法無名24/08/10(六)00:18:03 ID:7Uf2I0uINo.1214953del
防線不是真的一條線,而是一條帶狀區域
每條"陣地帶"之間的距離由敵人野砲射程決定(使敵野砲必須搬動的距離)
第一條陣地帶為警戒用,不會進行決戰
陣地帶內有許多據點互相支撐
據點工事常布置為環形防禦,即預期會被包圍,目的是拖住敵人,並使其暴露側背
換言之進攻方若要快速突破,必定得用一部分包圍據點,一部分繼續前進壓倒預備隊


- 二戰前只有法軍認為沒有快速突破的可能,因此只研究如何攻擊據點,而沒有考慮之後的事情
- 德軍對抗蘇聯時曾布置超過十條陣地帶
- 對日抗戰前期某些軍閥並未習得此法,招致嚴重損失
- "圍點打援"只是聽起來好像很厲害,其實是拾人牙慧
無名24/08/14(三)18:58:32 ID:2E4fy23sNo.1215186del
檔名:1723633112924.png-(308 KB, 379x1129)
308 KB
今天看到有人說這次烏克蘭軍使用了蘇聯戰法

====
根據蘇聯的一九三六年「臨時陣中要務令」及一九三七年「砲兵戰鬥教範」
裝甲部隊分為兩組,一組與其他兵種密切協同作戰術上運用,一組為獨立裝甲部隊作戰略上運用

前者用於攻擊敵人據點,後者會突貫防禦者的縱深,不與步兵戰鬥
其任務為突入敵軍砲兵陣地而制壓之,並壓倒敵軍指揮部與戰術預備隊,以及遮斷敵軍主力之退卻
兩者共同努力在全縱深壓制防者,但需要充分砲兵不間斷之支援
砲兵準備射擊的時間從十分鐘到一小時半不等
另使用戰鬥機補足砲兵向縱深之效力

然而當時指揮官的素質與器材並不適合此種戰法(見左圖)


====
- 每次看到有人用圍點打援這種過度簡化的說法就為他感到尷尬
- 以德軍觀點,突破防線只是戰勝敵軍的第一個步驟
- 目前看來烏克蘭沒有打算要進入第二步的運動戰階段
- BBC訪問的某個專家說烏克蘭這次進攻可能是為了破壞普丁凍結領土的目的
無名24/08/14(三)21:57:10 ID:2pwqFDqMNo.1215193del
和蘇聯一樣啊
蘇聯自己也是認知到被切斷補給線的機動師會死很慘,所以只要偵察到有德國人裝甲師在當面就會馬上停下來開始構築pak front
無名24/08/16(五)19:35:10 ID:9VDUb6bANo.1215329del
檔名:1723808110045.png-(108 KB, 536x805)
108 KB
與其說和蘇聯一樣,不如說構築工事這件事本來就不分攻防
國軍在抗戰前期,進攻時較忽略工事曾導致吃虧
而日軍每攻佔一村落,數小時內即完成堅固工事(或構築於附近高地)
國軍撤退後若無法在短時間內反擊,往往犧牲重大而不能奏功

左圖是國軍的克復據點後的對策
為何不直接利用敵人據點,而要在附近構築新工事
是因為原據點已經被敵砲兵測定距離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