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無題無名17/06/20(二)19:37:54 ID:JmaPxwgwNo.943247del
比起反隱形 無源雷達更是“遊擊神器”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官方微信號19日發表文章《展海陸空天電整體實力,中國電科首秀巴黎航展》,報導中提到,本次巴黎航展上,中電科集團首次組團參展,這其中,中電科14所帶來的多款雷達引發關注。此前觀網已經關注了本次參加航展的KLJ-7A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YLC-48“蜘蛛網”可攜式多功能偵查雷達等新型裝備,而一款神秘的產品在這其中更引起注意,這就是YLC-29無源探測系統。

有不少網路媒體一看到“無源雷達”就想起當年網路傳聞紛紛揚揚的捷克“維拉”系統,隨後就出現了關於YLC-29無源雷達能“破解F-35隱身術”,讓“F-22無可遁形”之類的傳聞,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中電科集團提供的數據,YLC-29的探測距離也不是特別遠,其作用也並非是人們所想像的“反隱身”,但它依然對國土防空系統具有很大價值。

今年參加巴黎航展的YLC-29雷達與此前一樣,是以展板形式出現。而該雷達早在2013年北京國防電子展上,就已同樣以展板形式參展,當時展板提供的關鍵參數如下:
頻率覆蓋範圍:85MhZ-110Mhz
覆蓋範圍:4萬平方公里(換算後,探測半徑相當於177公里)(目標特性:雷達反射截面積3-5平方米,發現概率0.5)
垂直方向探測角度:0~40度
精度:
測距精度小於800米
測向精度小於1.5度
目標探測能力:大於200批。
部署方式:自主收放 架設時間小於20分鐘

(YLC-29無源探測系統研發的時代,正是中國“華南不明空情”、“東海不明空情”甚至“華北不明空情”頻發的年代,這其中有多少是強敵先進電子戰機制造的,現在恐怕也難以逐一追溯了)

(對於無源探測系統而言,敵人發射的干擾信號也可以成為追蹤它的“催命索”)

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出,首先YLC-29無源探測系統是用來探測雷達反射截面積較大目標的,3~5平方米的雷達發射截面積是典型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戰鬥機目標的標準水準;同時該系統的探測距離約為200公里,基本相當於一般的大型空情雷達。
看起來這套系統好像沒啥用?

其實要回到YLC-29無源探測系統研製的本意上去,根據中電科提供的簡介,該系統的是通過接收空中運動目標反射的民用調頻(FM)廣播信號,實現對空中運動目標的探測、定位、跟蹤。
而另一種經常被媒體稱為捷克“維拉”無源探測系統類似的YLC-20無源探測系統,其原理實際上和YLC-29也相似,只是更原始一些,利用兩個接收站同時接收敵方飛機發射的電磁波,通過對比不同接收站收到的信號時間、方位的差異來定位目標。這理論上似乎能用來探測隱身飛機,但在高隱蔽、高指向性的現代資料鏈通信系統面前,它其實也意義不大。而且YLC-20系統也絕非什麼“獲得捷克技術仿製”,對於實力強大的中電科集團來說,研製這麼一種探測系統,實在是很基礎性的工作。
從這簡單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無源雷達遠不是什麼“反隱身秘密武器”。事實上在國際軍事裝備貿易中,真正購買無源探測系統的國家也不多。只有越南等這樣一些比較“奇葩”的國家。
那麼,無源雷達就真的沒什麼用嗎?

(當時中國防空系統面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強敵的先進反輻射導彈,如果面對來襲導彈採取關機轉移陣地的辦法,那就等於失去對空中情況的掌握,而無源探測系統則完全不受反輻射導彈影響)

(至於要通過搜索轟炸摧毀這種僅有兩輛卡車組成的遠程預警系統,那就談何容易了,不過反過來,這套系統的探測精度較低,也只能大概看清空中大概情況而已)

事實上,無源探測系統的出現,不是為了反隱身,更多的是為了電子戰的需求。
與普通人的想像不同,軍用電子系統,尤其是國土防空雷達系統不是由少數幾種雷達就可以的。事實上,為了應對敵方電子對抗手段,乃至反輻射殺傷手段,國土防空系統需要多種探測手段多管齊下。以我國來說,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這個時間段內,我軍在電子對抗技術上落後於西方國家,而電子對抗的經驗也不如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增強國土防空網的探測能力,必須有一種不怕反輻射打擊,對電子對抗不敏感的探測手段,並且這種系統最好還能夠快速機動,本身價格又要十分低廉。
於是,自身沒有發射機,僅需兩輛卡車就能機動,一旦展開探測距離又比較遠,雖然不能精確探測,但能有效讓指揮員瞭解戰場大概態勢的無源探測系統就應運而生了。

(在2014年馬航客機失聯事件中,印度雷達站沒有保持24小時開機,導致無法確認該機是否進入印度洋上空。而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大型雷達站耗電很大,對於一些窮國而言,或者特殊地形無法部署大型供電設施的地區,自身不發射電磁波因而很省電的無源探測系統就有它的價值)
無名17/06/20(二)19:38:47 ID:JmaPxwgwNo.943248del
換言之,這其實是一種“國土防空遊擊戰”的利器,它的使用環境是在以弱敵強環境下,在己方領土上到處遊動,隨時展開,通過無處不在的民用FM波段信號,對空中情況進行大概的探測。這樣,在己方大型雷達站遭敵轟炸打擊或干擾失去工作能力的情況下,不至於讓己方防空系統成為“睜眼瞎”。這其實是一種地位有些特殊的探測系統,對於實力真正弱小的國家來說,有這麼一套系統也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對敵方空襲有個預警時間罷了;但對於總體電子戰技術水準比對方落後一代,但卻擁有數量龐大的老式高炮、防空導彈的國家來說,這套系統卻有獨特的作用,甚至可以讓他們在對抗實力強大的對手空軍的時候,有可能組織起一定程度的反擊——如果戰場情況倆眼一抹黑,那就根本談不上組織反擊了。至於對大國而言,這類系統就只有輔助性的用途了。
中國一度曾經處於那樣一個尷尬的地位,才會研製出了YLC-29這樣的系統,但時過境遷,它們已經沒有裝備空間。如今這套系統被推向國際市場,或許,也是因為中電科集團意識到,對於某些國家而言,它依然有著特殊的重要價值。或許,有朝一日,YLC-29也能像107毫米火箭炮、56式衝鋒槍、69式火箭筒一樣,成為“高科技遊擊戰”時代的新神器?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6_20_414222.shtml
贴图机器人CCA17/06/20(二)22:13:39 ID:b9YkO83UNo.943266del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